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李迅雷:金融监管趋严表明宏观政策悄然转向(2)

2017-05-03 17:04:3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截至2016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估计约为29万亿元,银行业的广义总资产为261万亿元。如此大的规模,必然挤占实体经济的利润,如近年来上市银行的总利润占了所有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一半多。从金融业对我国GDP的贡献来看,过去两年的占比均超过8%,2016年为8.3%,超过英国(8.1%)、美国(7.2%)和日本(5.2%)三国金融业在GDP的占比。因此,无论从金融体量还是占比来看,中国都已成为全球当之无愧的金融大国。

逆周期货币政策难以持久

我国货币增速或银行业扩张的峰值出现在2009年,之后增速开始回落,直至2013年开始见底回升。我认为,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稳增长,因为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速缓慢下行,产能过剩问题日显突出。为此,从2013年开始,中国基建投资增速始终维持在20%左右的高位,目的是对冲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的下降。

然而,相对低的经济增速与较高的货币增速,必然导致杠杆率的不断上升。杠杆率有它的极限,这就决定了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或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持久用下去。实质上,这是一道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正如权威人士在去年5月9日第三次发文指出的那样:“货币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递减”、“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

正是基于对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担忧,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金融监管力度明显加大。以银行表外业务为例,在2007-2015的八年中,银行理财产品余额每年的增速几乎都维持在50%以上,但2016年增速不足25%。此外,很多金融创新类项目被搁置,股票发行注册制和上海战略性新兴板被延后。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杠杆导致的资产泡沫现象已在各类资产领域显现出来,可谓无孔不入。如果把资产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接受国际定价的资产,另一类是只接受国内定价的资产,那么,后者的泡沫化程度肯定大于前者,如黄金、港股是国际定价的,而房地产、A股是国内定价的。即便是国内的国债价格,也存在明显的“泡沫”。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顾问王晓东发现,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走势与美国名义GDP增速的走势高度吻合,也就是说,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水平接近名义GDP增速可能是合理的。

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名义GDP增速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王晓东供图

然而,中国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却大大低于名义GDP的增速,而且更难以理解的是,我国名义GDP增长的趋势水平不曾低于8%,2000年后期还曾高至18%,但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最高不过5.5%,目前仅为3.5%左右,且与经济增速变化的关联度不大。两者的鸿沟无疑表明债券价格存在高估,这应该是货币规模过大导致的。

中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名义GDP增速

数据来源:WIND,中泰证券研究所王晓东供图

那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名义GDP增速之间的关系,在日本、欧盟或印度又是怎样的呢?不妨通过下面三张图来予以说明。

数据来源:CEIC,中泰证券研究所盛旭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