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专家共论资产配置:你有没有“三个钱袋子”?

2017-05-03 12:34:2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赵若冰曾经在加拿大的金融机构工作,工作内容包括为客户“基于短、中、长期财务目标建立财务规划”,基本手段之一就是做“资产配置”。回国后的赵若冰现在是宜信财富高级副总裁,他在接触国内高净值人群后发现,对于资产配置、对于投资趋势这些话题,国内的投资人似乎更乐意他们的理财规划者直截了当只谈产品收益率。

而他的理念,却是“资产配置最重要”,按照既定的规划把鸡蛋放去不同的篮子里,“短期的涨跌不用看,放到抽屉里就可以了”。

前汇丰投资管理公司亚太区行政总裁Blair C. Pickerell在接受采访时把这套理念形象地称为“三个钱袋子”。他说每个人的资产都要在“三个钱袋子”之间做好适合自己的配比。这“三个钱袋子”分别是短期流动性、中长期投资和风险投机(高风险高收益品种)。

标准普惠早前在谈到同话题时,也用了类似于钱袋子的比喻,不过他们的划分中,除了上述三个袋子外还多了一个:救命的钱。

在日前的一场某机构主办的财富管理年会上,业内多路专家对资产配置话题提出了他们的观点、甚至自曝了自己的配置方案。

“钱袋子”配比

对于论坛上提及的“三个钱袋子”的理念,有专家表示业内较为通行的做法,是给第一个“钱袋子”,亦即“短期流动性”的“袋子”留出个人或家庭可支撑6个月左右的必要开支。

而这三块资产具体占比多少,如何配置,其实文无定法,根据每个人的人生阶段、家庭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再做调整。金融机构的财富管理部门一般也配有完整的客户风险承受力测评体系。

当被问及自身的配置情况时,Blair C. Pickerell说他的配置偏于保守,第一和第二个“钱袋子”都比较大,第三个比较小。他表示自己甚至会在第一个“袋子”里放差不多够三年花销的备用,相对而言流动性较好的资产也就意味着收益偏低,但他仍倾向于这样决策,因为“即便万一突然发生了什么紧急状况、或者突然失业了之类,那生活也不至于被困扰”。Blair的第二个“袋子”也占了相当比例,第三个“袋子”对他而言则不那么重要。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在投机机会、短期投资机会都更多的亚太区,或者对还在财富积累阶段的年轻一代,他们可能会调降第一个“袋子”的比例,而增加第三个“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