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一批公司上市即变脸 高速IPO风险集中大爆发

2017-05-02 07:01:09    投资快报  参与评论()人

随着IPO机器加速运转,垃圾股的生产效率也在史无前例地提高。据资深财经评论人士贺宛男统计,2016年至今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中,至少已有30家公司今年一季报出现亏损;如果加上业绩下降的公司数量,估计比例在15-20%左右。在今年一季度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如此之高的业绩首亏和首减比例,为历年所罕见。如此多的业绩地雷因IPO而起,高速IPO潜藏的风险点集中爆发已经不容忽视,也实在令广大投资者感到匪夷所思。

年报季报收官一批公司大变脸

首亏、首减比例为历年罕见

以创业板为例,一季报亏损的次新股就有科大国创(-751万)、辰安科技(-1324万)、博思软件(-590万)、深冷股份(-484万)、先进数通(-487万)、新晨科技(-294万)、古鳌科技(-1544万)、丝路视觉(-2334万)、理工光科(-495万)、数字认证(-196万)、天铁股份(-416万)、万里马(-237万)、华凯创意(-3万)、思齐特(-5730万)、汇纳科技(-263万)、尚品宅配(-4657万)等16家。

今年3月刚刚上市的尚品宅配(300616),因去年年报每股收益达3.15元,发行价高达54.35元,尽管年报业绩靓丽,但公司一季报迎来“开门黑”,每股亏损0.57元。另一家公司丝路视觉(300556),去年11月上市,拿出的第一份财报即2016年报盈利就由3130万减至2707万,今年一季报干脆亏损2330万。再比如万集科技(300552),去年全年盈利6934万元,今年一季报居然只有区区45万元,与去年同期盈利2264万元相比业绩骤减98%。公司解释说,去年盈利高是因为有较多的“营业外收入”。有投资者质疑,这种显而易见的风险,负责审核的发审委委员难道审不出来吗?

IPO机器高速运转

发审委忙得过来吗?

一上市即“亏”或“减”的现象,主板、中小板都普遍存在。如沪市主板的能科股份,去年10月上市,年报盈利4200多万(每股0.47元),到了今年一季报一下子变成亏损,其股价已经从近90元连续几个跌停到40多元。这种断崖式的股价崩盘,固然有前期非理性的投机炒作因素,但不容否认的是,新股上市即业绩大变脸,成了投资者做梦也想不到的大地雷!

类似的情况还有中小板的东方中科、贝肯能源、主板的网达软件等,都是极为出色的“变脸演员”。买进这些股票后因业绩大变脸惨遭套牢的投资者,其悲惨处境恐怕是当初审核这些新股上市的发审委官员们从来不曾考虑过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