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众创空间的十字街头:做不做“二房东”

2017-04-23 22:00:5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如火如荼的创业大潮走向理性之时,创业者与投资者摆脱了之前的狂热,一大批依靠二房东转租模式运营的众创空间支撑不住了。

去年,深圳一家知名的众创空间孔雀机构,最终成为了强弩之末——倒闭了。孔雀机构创始人陈鹏福曾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其大部分的营收依赖于租金,这部分收益占到总收益的65%~70%。

显然,盈利模式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人才和资源等一系列问题,都在制约着众创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困境之下,新的运营模式便意味着新的可能,但是如何重新定义众创空间?而相关通道是否真的已经打开?

借船发展

众创空间的概念起于美国,始于孵化器。

1956年,约瑟夫·曼库索在纽约州的贝特维亚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企业孵化器,用来解决地域失业率问题;直到1980年,在美国真正开始重视并且大力发展;1990年,北美的孵化器数量达到了400家,但发展速度过快,导致部分孵化器建设过于盲目,随后的发展出现了停滞。

随着风险资本的引入,使得孵化器内的初创企业得到了更有效的帮助与资本的投资,孵化器开始了企业化的运作,迎来了第二轮的高度发展。2005年,北美洲的企业孵化器帮助了超过27000家企业,创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收入170亿美元。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决定开始实行专门为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而设立的“火炬计划”。该计划中,国家把建立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列为重要的内容。 随后,在2015年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首次提出“众创空间”概念,我国众创空间呈现出水涨船高的态势。

近年来,在政策大力扶持和市场资本虹吸的双重作用下,众创空间站上了风口,成为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暴”。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孵化器来说,众创空间的低门槛、开放式、便利化等优点为更多的草根创业者提供了成长和服务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现代初创企业的入驻,而巨大的行业张力同时也诱惑着新从业者的加入。

相关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今,全国众创空间的数量从不到50家爆发到超过4200家,呈井喷式发展,成为全球数量最多的国家。在未来五年,众创空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