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行业经营信披持续深入 沪市公司年报看点颇多

2017-04-17 09:21:21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记者梳理发现,上交所自2015年推动分行业信息披露以来,沪市公司不断提高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的质量,“干货”越来越多。从2016年年报的情况看,沪市不少公司年报披露的看点颇多:行业披露少了语焉不详,多了全面深入;经营披露少了刻板晦涩,多了清晰易懂;风险披露少了避重就轻,多了有的放矢。若投资者细细品味,可以从中把握经济的脉络,透视个体经营的主线,分析管理经营的优劣,掌握风险的警示。

行业披露全面深入折射宏观发展全景

分行业信息披露的一大特征,即增加行业与相关宏观发展的信息披露权重。上市公司经营不可避免地受到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整体发展的影响,因此,明确上市公司的行业“标签”和“属性”,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密切度”,是年报披露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些信息能帮助投资者深入了解宏观经济与行业发展趋势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全面认识公司发展现状,预判未来发展的前景。

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市公司纷纷就行业与宏观经济对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行分析披露,为投资者展现了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一带一路”等国家发展战略对上市公司经营战略的深刻影响。一些公司的披露可圈可点,让投资者从中把握住了些许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例如,中国神华全面分析了2016年煤炭市场的发展与变化,展现了2016年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影响下,煤炭供需与价格的前抑后扬的季节波动,同时对2017年进行了展望,让投资者较为清晰地了解到煤炭市场的趋势脉络,亦更深入地理解了在传统产能行业的整合改革期,公司净利润大幅回升的宏观政策与经济的推动力所在。

又如,中国中铁在年报中说明了“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现状,分析了沿线国家签约、项目落地及营业额增长的情况,让投资者对其海外业务的突破性进展有了深刻的背景认识。并且,公司年报还区分为基建、勘察设计、工程设备、房地产等业务模块,对整体行业情况、公司基本业务等都进行了具体介绍,为投资者基本还原了建筑行业的产业现状,具有价值参考意义。

业务分析清晰易懂透视公司经营主线

发现具有宽“护城河”的公司,是价值投资者的孜孜所求,也是投资者识别炒概念、蹭热点之“伪劣”公司的有效手段。识别公司的“护城河”,就需要认真分析公司业务的价值,特别是其不同于一般公司的客户市场的利基、核心技术的垄断性、专有资源的广度与深度、管理团队的能力与经验等。这是分行业信息披露的目的之一。

作为公司业务经营的全面总结,年报对业务深层次、清晰易懂的分析解读,可以让投资者去伪存真,识别公司经营是否货真价实。今年,部分公司的年报披露让投资者在识别公司价值时眼睛一亮。例如,广汽集团年报披露了在消费升级引擎的驱动下,其自主品牌建设带来的可喜发展。公司以历史为纬,披露其从2005年起集中资源发力自主开发项目的情况,分析了自主品牌产量及占比,让投资者对其业务价值主线有了清晰理解。

又如,福耀玻璃在年报中定量定性分析披露了公司研发投入带来的经营发展、管理创新带来的成本控制成效,让投资者能够追寻公司管理经营带来的价值增长。

再如,紫金矿业详细地披露了公司不同矿山、矿产资源品种的资源储量、销售单价、销售数量以及各矿产品的成本构成情况,以数据还原事实。

内控分析有的放矢勾勒风险管理全貌

公司的经营往往是价值与风险并存。让投资者全面了解在行业发展、客户市场、产品结构、竞争者等多方面存在的风险及其应对的内部控制与管理,有利于投资者勾勒出公司发展的全景图。与以往部分公司披露风险避重就轻、笼统模糊不同,今年越来越多的沪市公司在2016年年报中加强了对此类信息的披露。部分公司不仅全面分析风险所在,还充分披露了其应对与措施,让投资者对其未来及风险的管理有了更明确的预期判断。

例如,农业银行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出发,披露了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各类风险的管理,并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关内容合并披露,重构披露框架。同时,在风险化解和防范途径的披露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新增披露了不良资产证券化、债转股工作实施、筹备债转股专营机构以及设立董事会美国区域机构风险委员会等内容,并且在年报中还披露了管理层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判断,回应了投资者最为关切的问题。

又如,中国银行在2016年年报中深入分析了银行经营面临的经济与金融环境,从公司治理角度新增披露风险管理、内部监控、内部控制三道防线等内容,并且在提高信披有效性方面做了新尝试,如在披露贷款集中度时新增了“前十大借款人”的关联方信息,并在年报中扩充丰富国别风险管理披露内容,同时多维度披露金融风险信息。

事实上,年报已成为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日常经营和内在价值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当前各类“概念”炒作此起彼伏的环境下,通过监管强化沪市公司年报对行业相关的日常经营性信息的披露,为投资者从宏观经济影响、客户市场、关键资源、盈利战略、经营执行等全角度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年报有效信息的分析比对,将进一步帮助投资者去伪存真,通过日常经营活动分辨公司质地,更有利于引导投资者理性决策,培养价值投资的理念。而这些核心信息亦是投资者研读年报的“透视镜”,以助其更准确“定位”上市公司,“读懂”上市公司。而当用同一把“标尺”研判同行业公司的年报时,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披露孰详孰略,经营情况孰好孰坏,公司质地孰优孰劣,投资者心中亦自有评判。

(原标题:行业经营信披持续深入 沪市公司年报看点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