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警惕区域性金融风险蔓延

2017-03-29 19:02:33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随着辉山乳业和齐星集团等事件陆续发酵,区域性金融风险近日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并引发担忧。

防范区域性金融风险,乃央行在201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首次写入,之后连续数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有提及,并将其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并列。主要原因是2008年以后信贷过度投放催生泡沫,这在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的行业与地区尤为明显,由此导致的地方债务平台一度引发各界担忧。但在债务置换等一系列手段综合作用下,这些问题有所缓解,于是最近的2016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不再提及“区域性金融风险”。

而最近区域性金融风险出现了新的形式,部分地区因一家企业债务问题,牵涉出互保联保、民间借贷甚至“高利贷”,风险不断蔓延和积累。从已知信息来看,辉山乳业和齐星集团似乎正在发生类似情况,如辉山乳业资金链断裂,百亿借款涉及银行、P2P及民间借贷;齐星集团则仅银行欠款就有70多亿,另有社会融资,不少涉及互保联保,令邹平县面临区域性金融风险。

由单个企业债务问题,引发整个区域的金融风险,则与信贷过度投放和经济下行均有关联。一家企业在2008年四万亿投资后扩大产能,但这些产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消化,而扩张之后的债务问题却不断积累。而且,因为中国目前担保体系尚不完善,所以不少企业在融资时往往采用互保联保,诸如同行业担保链、同乡担保链、关联企业担保链、上下游担保链。互保联保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但因存在结构缺陷而导致风险频发。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单个企业的贷款违约,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

以齐星集团为例,公司主业铝业已暂停生产半年,在其债务链中,不但有多家担保企业,还有社会融资。昨日西王集团即公告称,齐星集团系多年担保企业,目前对齐星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余额为29亿元,但风险可控。

至于如何解决山雨欲来的区域性金融风险问题,就眼下来看,打破刚性兑付,有序释放一些局部的风险,十分必要。一方面,这有利于倒逼地方政府增强防风险的意识与责任,因为在此前一些兑付风险事件中,不少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政府信用,总是动用纳税人的钱,补市场的窟窿,其负面影响日益显著。另一方面,“长痛不如短痛”,局部的风险及时释放,也有利于降低长期和全局风险,特别是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

当然,从长远来看,更为重要的是完善相关机制,将金融风险防范于未然。

首先要完善区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机制,加强区域金融监管,促进监管协调。通过加强区域内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信息共享、互相监管等方式,构建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同时,还要重点防范民间融资和非法集资等外部风险向金融体系传染渗透。

其次是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创新,改善金融机构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提高其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并严格保证信贷品质,进一步优化调整信贷结构,把握新增贷款投资方向,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如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所言,货币宽松已至周期尾部。因此,地方政府依靠“大水漫灌”刺激经济和缓解债务问题的思路必须改变,而对于金融风险的防范,无疑是要通过金融市场化改革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