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多因素牵制A股继续回调 坚守价值蓝筹成首选

2017-03-29 17:03:2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受制于季末流动性紧张的局面,A股市场的回调仍在持续。沪深两市股指周三再度小幅回调,但成交量却开始小幅增加,两市热点较为匮乏,这也使得大部分市场人士开始建议以价值为盾防御为先,市场短期走势或仅存结构性机会。

从市场全天的走势来看,沪深两市股指早盘震荡下行,但很快就受到逢低买盘支撑而出现回升,早盘收市之前股指翻红。不过午后尾盘股指再度出现跳水,使得两市股指均以绿盘报收,上证指数最后报收3241.31点,下跌11.64点,跌幅0.36%,成交2454亿元;深成指报收10520.82点,下跌42.47点,跌幅0.40%,成交2947亿元;创业板指数报收1920.20点,下跌15.16点,跌幅0.78%,成交801亿元。两市全天合计成交540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大幅增加逾一成。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李而实认为,3月份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及其所产生的脉冲扰动的尘埃落定,市场对于大类资产运行的审视逻辑再次转向基本面。进入3月份以来,特别是2月PPI数据公布后,市场对于经济短周期运行的分歧再次加剧。以其对于周期运行的理解,经济的走向是由周期波动和结构变化所共同组成。要想理清短周期的运行节奏问题,除了透析库存周期的内在规律外,还需要解决不同库存周期之间的差异化问题。

通过对比危机后以来的三轮库存周期,可以看到不同阶段国内经济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简单来说,相对于2009年的第一轮库存周期,虽然本轮库存回补的起点也处于极低水平,但流动性拐点的到来和杠杆率高企对于刚性需求的抑制显然无法促成2009年库存重建的力度;而相对于2013年第二轮库存周期,由于产能去化的进一步深入,本轮库存周期的价格弹性在产能周期拐点5年后出现明显抬升,叠加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发力导致价格体系的回升幅度要远超过2013年。

李而实认为,综合量价维度的考量,本轮实体经济的修复力度应介于前两轮库存周期之间,但以价格修复主导的共振复苏必然会产生总需求不足以及紧缩效应这一伴生现象,并且一旦面临价格由单边上行转为走平或震荡回落,市场的质疑之声便会重新喧嚣尘上。事实上,经济在紧缩机制下的运行是朱格拉第三库存周期的常态,紧缩机制的发酵也是拖累实体最终走弱的重要原因。

当前来看,已经持续了一年的风险资产(股票、商品)同步修复的逻辑显然面临终结,风险资产之间以及商品内部的结构分化是必然的趋势,这也意味着A股市场主线进入大级别的换挡期,而在新动能未能明晰之前,场内资金选择围绕确定性价值、龙头板块展开追逐,事实上这也是近期市场表现出方向无序而结构分化明显的根本原因。

展望后市,李而实认为,无论是价格修复机制和短周期上行的接近尾声,还是政策掣肘下紧缩机制的发酵,都会在中期给A股施加压力。但短期内市场尚不具备诱发大幅调整的条件,尤其是地产调控加码产生的挤出效应有可能改善存量资金博弈的市场格局,低风险偏好风格的价值蓝筹和经深度调整的成长白马有望继续受益。2016年以来,A股投资者结构的进化和投资理念的升级已经成为支撑价值股走强的重要力量,但价值股估值提升的本源来自于依靠长期稳定的业绩推动股价,在短期拥挤交易背景下应理性匹配仓位,不宜盲目追高。从行业配置看,建议继续关注家电、食品饮料、医药、电子等消费蓝筹;主题方面,当前一带一路、苹果产业链主题具备一定的持续性,消费领域建议关注中药、旅游与其他消费升级机会。

华创证券策略分析师王君等也认为,二季度是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的顶部构筑阶段,海外和国内风险相对可控。在风险偏好收缩的过程中后周期消费,高股息蓝筹成为市场防御的首选;此外,在市场主线不明朗情况下,政策引领将成为后续突破口。关注区域政策主题上海自贸区,京津冀;央企重组和国企混改主题。

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戴康等则认为,2月供给侧去产能进入二阶导,供给侧行政性收缩边际减弱。当前“价”因素下降,“量”因素上升,A股盈利慢牛取决于需求侧是否能平稳甚至改善。当前市场最大的分歧在于近期房地产调控局部加码后三四线房地产销售投资的变化,其判断房地产投资可能在今年二季度进入阶段性高点之后缓慢下行,而房地产投资全年继续超预期(市场预期已经上调至3-5%)的判断不变。需求与供给间的缺口仍存,盈利能力长周期修复仍然在全年持续。油价温和农产品疲弱意味着短期通胀压力减轻而非通缩压力增强,A股继续通胀盈利在前,货币政策在后的盈利慢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