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人民币“脱钩”美元:新国际货币体系的开始

2017-03-27 20:40:57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改革”是这个时代的图腾,是全民最能接受的词汇,是这个国家前进的希望。遗憾的是,新世纪以来,成功的改革其实不多,在国企改革、农村改革这样的重要领域,实质性进展寥寥。然而,个别有实质进展的改革,却被骂得最狠。这不是史海钩沉,是你身边正在亲历的历史。

人民币已与美元脱钩

因为长期观察中国宏观经济,一直留意人民币汇率问题。原因简单,中国是个越来越大的开放经济体,汇率也越来越重要。很久以来,人民币一直盯住美元,没有市场化,导致了很多扭曲。2015年的“8·11”汇改,是迟来的改革。倘若人民币能够脱离美元而市场化,影响是很深远的。

那么效果如何?图1有两条线,一条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一条是美元指数,时间区间是2016年7月初到2017年3月初,大约8个月的时间。两条线几乎平行地上下波动,不给出图标的话,不专门研究汇率的朋友大概看不出哪一条线是美元指数,哪一条线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

如何解读这张图?一眼看去,似乎人民币随着美元波动,依然依附于美元。但是细想一下,当美元指数上升时,美元升值,此时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上升,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因此,美元升值带来的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就被抵消掉了。所以,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估值会保持基本稳定。这恰恰说明,人民币与美元“脱钩”了。

图2支持上面这个结论。自2016年7月以来,衡量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估值的人民币汇率指数(CFETS指数)停止下跌,进入平稳运行。不管是用CFETS自己的货币篮子,还是用国际清算银行(BIS)或国际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的货币篮子,人民币汇率都已经进入稳态波动的状态,不受美元汇率的控制。2016年7月之前人民币汇率的下跌,是因为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迅速贬值,从6.1左右贬值到6.65左右。这一贬值,是对2014年年中以来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币盯住美元而被动升值的调整。

图1和2说明,从2016年7月开始,人民币汇率基本独立于美元,与美元“脱钩”了。

在此之前,人民币是盯住美元,或者“爬行盯住”美元的。这一“脱钩”的重要性,在市场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货币与第一大经济体货币脱钩,意味着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开端。值得仔细推敲。

简单回顾一下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你会知道这一“脱钩”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的漫长30多年里,人民币实际上一直是盯住美元的。比如说,从1994年到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在8.28左右,画在图上是一条水平的直线。2005年的“7·21”汇改,人民币开始渐进升值,但其实还是盯住美元的,准确说是“爬行盯住”。到了2008年10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对美元停止升值,重新盯住在6.83左右的水平上,直到2010年6月19日重启升值,回到“爬行盯住”的状态。从1994年启动汇率改革,到2016年7月人民币“脱钩”美元,经历了漫长的22年。

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意味着什么

人民币与美元脱钩意味着什么?今天的人们可能还不知道,这可能是新世纪以来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事件之一,其长期的深远影响还有待逐步显现。至少有三点影响,值得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