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60岁的欧盟 需要灵活性重振雄风

2017-03-26 21:21:0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28个马上就要变成27个。

自1957年3月25日《罗马条约》签署以来,欧盟(彼时为欧共体)就给人以处于永久性危机之中的印象,尽管欧盟之父让·蒙内(Jean Monnet)曾断言“欧洲总在重重危机中浴火重生、适应危机并且成为这些危机的解决方式之总和。”

然而在迎来了60周年庆典的这一年,欧盟面临的麻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其中最令东欧国家难以下咽的是,他们被迫妥协。在3月25日的庆典活动上签署了含有“多速欧洲”设想的《罗马宣言》,一个喜气洋洋的庆典峰会却成为了欧盟下一个十年各方角力的发端。

近十余年以来,东欧各国将“多速欧洲”设想视为在欧盟内部形成“二等公民”的前兆并予以抵制,然而伴随英国脱欧以及应对难民危机不利等多重乱象,即便是德国财长朔伊布勒(Wolfgang Schaeuble)这样倡导欧盟联邦主义的元老,也已经务实地放弃了欧盟全体加速一体化的想法。

在历史上,每当欧洲一体化进程遇到阻碍时,“双速欧洲”、“核心欧洲区”以及“多速欧洲”的提案就会浮出水面,作为一种威胁方式,用以警告那些在立法方面拖后腿的成员国。只不过被“英国脱欧”事件警醒后,看起来这一次包括法德在内的国家,是要来真的了。

联邦主义者重提“多速欧洲”

60年前,荷比卢法德意等欧洲六国领导人为实现欧洲永不再战、联合自强的理念,在罗马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后来,人们把这两个条约统称为《罗马条约》。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欧共体)诞生。

西德首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左)

60年后,在签署《罗马条约》的荷拉斯与居里亚斯大厅,欧盟27国领导人签署了新的《罗马宣言》,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知趣地没有前往:在几天后,英国将成为第一个启动退欧程序的欧盟成员国,这给庆典蒙上一层阴影——在一体化大半个世纪之后,欧洲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瓶颈。

在德法的强力推动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背书之下,《罗马宣言》中写入了有关“多速欧洲”的设想:“我们将共同行动,并在有必要的情况下采取不一样的节奏和步伐,但会一如既往地遵循《罗马条约》的精神朝着同一个方向前进,并向那些随后想要加入的国家敞开大门。”

“多速欧洲”或“双速欧洲”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概念。早在1976年,欧洲早期的外交家就开始提出“双速欧洲”的概念,在1994年,面临随后欧盟东扩(1997年左右开始)的前景,彼时法国总理巴拉杜尔(Edouard Balladur)提出了“三个同心圆的欧洲”:内在核心区为单一货币同盟,中间层为非单一货币区,而非最外部由同欧盟具有紧密关系的非欧盟成员国组成。

2000年,当时的德国外交部长费舍尔(Joschka Fischer)提出了一个准备在超前国家中建立联邦制的概念,彼时的法国总统希拉克则提出了欧盟内“先驱团体”的概念,当时的英国人则更喜欢“可变性几何”这样的术语,无论如何使用何种方式进行描述,德法英三国在彼时的看法是非常相似的,即欧盟内真正的核心圈是德法英“三国峰会”,主角则是施罗德、希拉克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他们所推崇的“两种速度”可以令欧盟政治一体化速度加快,但也让新加入的东欧国家感到气愤,怀疑欧盟将自己当作二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