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强监管下的金融科技发展提速

2017-03-24 12:03:2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陆金所CEO计葵生在博鳌论坛首日对媒体公开表示:“陆金所市场占有率在过去一年实现翻番,公司已经做好IPO的一切准备,目前等待适当的市场时机,上市地点可能会选在香港。”不过他拒绝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关于上市的具体时间点。

陆金所只是金融科技发展的冰山一角。随着其快速发展,及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的逐渐建立、完善,金融科技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

埃森哲最新一份研究报告,在中国企业一系列重量级交易的带动下,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企业的投资攀升至232亿美元,较上年度增长10%。2016年亚太地区的金融科技融资规模实现翻番,首次超越北美,中国贡献了亚太地区投资总额的九成。

全球主要地区的金融科技投资交易量大幅上升,从2015年的约1200笔上升至近1800笔。其中,金融科技投资总额的增长主要源自中国,尽管其只占全球金融科技投资交易量的3%,但投资金额占比却达到了43%。

埃森哲金融服务大中华区总裁陈文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许多中国的金融服务机构已清楚地认识到来自行业外的颠覆力量,因此正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资,并且积极探索诸如区块链技术等尖端解决方案。在支付和贷款领域中,非传统参与者异军突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老牌金融机构则与初创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其他领域的金融技术解决方案。”

机会凸显

陆金所去年已经完成了12亿美元的B轮融资,目前估值达到185亿美元。在B轮融资中,认购方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境内外优质机构投资者及企业机构等。

3月22日,中国平安发布的2016年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陆金所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数2838万,较上年末增长55%,活跃投资用户数740万,较上年末增长104%,2016年新增投资用户数445万,同比增长33%。通过陆金所平台交易的资产规模保持增长,2016年零售端交易量同比增长137%,零售端通过手机移动端进行的交易占比超过82%。

从陆金所的经验来看,2011年发展至今,业务模式是提供开放平台,并从金融科技中把财富科技拆分出来,去年12月,陆金所就将其P2P业务服务主体变更为陆金服。计葵生说:“平台开放后能让第三方把好的产品放出来,投资人也可以按照他们的经验能力进行投资。”

面对中国收紧资本外流的政策对其业务产生的影响,计葵生称:“陆金所的客户主要为中产阶层或中产阶层以上,而这一群体越来越倾向在海外配置资产。由于他们对海外市场投资环境不熟悉,需要中国出现一个平台,这一平台预计主要服务亚洲客户,早期也会服务较多的中国投资客户。”目前陆金所已经在利用其股东与监管机构的关系,大力布局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建立海外投资平台。“香港和新加坡的监管要比中国内地市场严厉很多,但是我们相信机会还是很大。”计葵生补充道。

除了陆金所,此前彭博社消息称,另一家中国本土P2P放贷机构信而富(China Rapid Finance)也计划今年在美国IPO,最少融资1亿美元。信而富去年7月和11月分别获得融资35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公司估值达10亿美元。彭博称信而富的上市融资将用于扩大中国市场。

前渣打银行智能银行业务高级副总裁、现新加坡人工智能公司Pand.ai创始人CEO庄欣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些平台的主要优势在于很多人仍然无法享受金融服务,而且庞大的人口基数适合像金融服务业这种需要依靠规模效益的商业模式的发展。”他还表示,大部分银行不仅效率相对低,而且收费高、门槛高、运营成本也高,个人贷款等业务又不是很有竞争力,加上中国的监管对创业公司相对友善,所以在这个领域产生了大量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