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从尾上老太太看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

2017-03-23 17:53:2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笔者上个世纪80年代去日本留学,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日本的大学里做经济理论课程的助教,之后又在大学里教日本经济论,算是亲眼看到了日本泡沫经济走向鼎盛,然后摧枯拉朽般地崩溃,走向失落的整个过程。

这十几年,总有一个问题不断有人向我提出,或者约我写点什么——什么是“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是不是存在很大的泡沫?开始时我用在日本学习的理论去套中国经济,觉得日本媒体掷地有声地谈明天中午12点零1分,中国经济正式进入崩溃的那些文章,非常有说服力。但是十几年的“明天中午12点零1分”过去了,中国并未像日本媒体(或者日本政治家、外交家)期待的那样崩溃。而打开每天的报纸,日本也还在这么说,这么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尚无解读日本经济的理论

我准备重新读理论。但是从哪位理论家的著作开始读起呢?

18世纪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他构筑经济学的时候,英国人口不过1600万左右,比今天的北京、上海要少很多。18世纪后期的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他的理论跳出了英国范畴,提出了贸易理论,对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但那时整个欧洲,加上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英法殖民地,贸易能影响的总人口应该不会超过5亿。

经济学在其后的三百年时间里,除了尝试过构筑一些宏大理论外,解释13亿人口的工业化特点,对13亿人口与世界的经济关系进行全面解说的理论,笔者至今尚未读到。经济学已经愈发地典雅起来,对细小的经济活动,如雇用、利息、政府投资、区域贸易等能够做出模型,然后根据这些模型总结出一些可以用数年的规律性内容,但这些理论大都如同超薄玻璃做出的工艺品,可能非常地好看,但不能搬动,一阵小风吹来都可能会支离破碎。

相对来说,日本只有一亿人口,二战后有大约五十年的迅速发展期,进入二十一世纪前,陷入失落状态,其变化相当地大,该有一套理论来谈日本经济的,但到目前为止,这方面还找不到一个比较有影响的学者,更不用说有影响的著作了。

谈到日本泡沫经济,笔者更愿意把其定义为“资产价格膨胀”。这里所说的资产价格,首先该是金融资产价格,包括股票、证券等,其次该是房地产价格。资产价格的膨胀该是一种投机性的金融活动,其必要的前提是,实体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国家超发货币,投机只能在金融及房地产行业得以实现。在国内市场饱和以后,资金流向国外,用国外的市场稀释国内金融压力(日本的情况是浪费国内金融资产),股市、房市及国际市场的动摇,让金融危机随时有可能出现,国家不得不动用利率、汇率来稳定经济,早已停滞的实体经济,到了这个时候更加艰难,等股市房市双双破落,绚丽的泡沫消失后,留下的是三十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失落。当然这种失落比经济不发展要好,相当于经济是另一个阶段运转,也有人勇敢地站出来说,这根本不是失落。

什么叫资产价格膨胀?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1991年大阪一家酒吧间的女老板“尾上缝”(Onoue Nui)被逮捕一事。

个人一年借款1.2万亿日元

尾上缝在日本泡沫行将崩溃的1989年,个人向银行总共借了11,975亿日元。估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89年,中国全年的GDP为17,180亿元。简单地从汇率看,那时1元人民币大致相当于36日元,那年尾上个人从日本各家银行借出的款项大致相当于332亿人民币,比中国很多省市一年的GDP总额要大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