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谁导演了公募十年有效资产滞涨?业绩!

2017-03-22 21:21:01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从2007年至今,公募基金迎来了10年发展期,基金数量从300多只增长至4000多只,行业资产规模从3万亿增长至9万亿。然而,近日有消息援引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称,如果把不同类型的基金统一按管理费率折算成有效资产口径,目前的公募基金规模和10年前比基本没有增长。

基金10年有效资产缘何增长停滞?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基金套牢期间大多数基民并未选择赎回,基金份额实际变化不大。相反随着历经多年等待,基金净值回归到成本线以上时,基民的赎回诉求反而变得强烈;另一方面可能是基金高分红导致基金资产缩水。

日前,来自东方红资产管理董事长陈光明在公开场合提出的“客户盈利是基金公司考核的核心指标”的一番言论引起了业内的反思,有人为此把有效资产增长停滞问题归结为行业多年来重规模、轻业绩致使公募口碑受损。

诚然,基金公司过度看重排名应该是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但第一财经记者研究发现,公募10年有效资产不增长存在一定的必然性。

基民解套离场?

众所周知,占公募有效资产权重最大的为偏股型基金,它们的管理费率远超固定收益类产品。基于此,本文将从偏股型基金的业绩波动角度解析有效资产变化问题。

2007年10月16日,在A股历史上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当天上证综指创出历史性的高点6124。牛市的利好为公募基金带来了风光岁月,一基难求、提前募集结束、基金发行按比例配售在彼时较为普遍。正是在那个时候,大批基民疯狂入市、巨无霸基金频现。在最为疯狂的月份,单只基金的平均募集规模达到297.93亿元。然而,令入市基民未想到的是,一套便是数年。

从点位来看,如今的A股大盘仅略微超过6124高点时的一半。即便是最近一轮牛市高点距离6124也有千点。从这个角度而言,6124高点至今,仍有很多股票价格或者偏股型基金净值未“回本”。但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基金市场,整体而言已经回到了当初的位置。10年间,A股市场经历了大扩容,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长、盈利与估值出现显著变化。若以一个更加全面反映A股全市场行情的指标万得全A指数(881001)来衡量,当前A股整体价格已经较2007年6124点高出了8%左右,而在2015年6月即最近一轮牛市的高点时,万得全A指数超出6124时点位70%之多。换句话说,投资者在6124高点买入股票套牢持仓至今,大概率已经回本。

股指回归的同时,基金市场的表现也趋于一致。据银河证券统计,6124点至今,40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29只基金已经解套,另有11只出现了1%至41%之间不同程度的亏损。而A股市场在2015年6月的最近一次牛市高点时,未翻本的基金只有2只。

“套牢”现象是A股市场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有些个人投资者在股票套牢之后,选择长期持仓直至股价回归到成本线以上,也有人忍受不住股价的不断下探而选择“割肉”。在基金市场上,6124点前后正是基金发行的高峰期,大量基民跑步入市,结果纷纷套牢。在经历熊市的洗礼期间,偏股型净值纷纷跌落,基金单位净值低至0.4元、0.5元、0.6元的情况随处可见。而正是在如此低迷的市况下,很多基民可能会选择继续持有。

举例而言,2007年6月13日,广发大盘成长成立,首募金额148.5170份,2008年该基金净值跌至0.5011元,但该年年末基金份额逆势增长至170.67亿份。2010年11月基金复权净值短暂回归过1元,但基金体量则遭遇缩水。当年年末,基金份额跌破130亿份,较此前一个季度净赎回逾10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