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老龄化“来袭” 养老金融未来大有可为

2017-03-22 15:21:4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挑战。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对众多金融机构而言,这一挑战也意味着巨大的养老市场潜力。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金融服务分会成立仪式及中国养老金融服务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养老信托、养老产业资产证券化等养老金融业务未来“大有可为”。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31亿,相当于德国和俄罗斯人口的总和;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2050年将达4.8亿,超过美国和俄罗斯人口总和。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加速老龄化阶段。

国家体改委综合试点司原副司长、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所长曾国祥在上述论坛上表示,现代社会养老制度改革任务非常艰巨,养老机构的运作,一定要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才行,同时要拓宽养老资金社会融资的渠道,确保养老资金运营的保值增值。

目前,我国养老保险的顶层设计为“三支柱”的结构,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为第一支柱,企业年金及职业年金为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第三支柱。

中民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刘菁表示,养老产业金融服务发展目前明显不足,首先我国老龄金融发展上处于起步阶段,养老金融产品单一低效,很多老人是以个人储蓄作为唯一的理财方式;第二个是养老保险方面也存在过于依赖基本养老保险,其他的养老相关保险补充不足的问题;第三是产业发展理念滞后,对于老年用品,老年金融的重视不够,基本上是观望多、行动少;第四是产业有效的需求不足,鼓励老年人消费的政策支持不够,扶持政策基本上处于空白的状态,因此养老市场亟需模式升级以及供给侧的改革,需要用连锁化、标准化来治愈之前散乱差的状况。

而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除了商业养老保险之外,养老信托、养老产业的资产证券化都是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业务。

华宝信托总裁王波表示,企业年金制度是建立在信托的发展基础之上的。“我国大概现在有200万家企业,如果是微观层面上,大家有更多的比较灵活的普通养老,但是从宏观层面来说,完善以信托人为核心的年金企业托管的管理制度,加以商业化运作,充分提高年金基金运作管理的效率,这对整个的社会养老体系健全更有益处,养老信托大有可为。”王波认为,基于信托上佳的财产隔离性,基于信托的监管模式分别从道德机制、国家监管和市场竞争三个层面约束受托人行为,能够保障年金参与人员的利益安全。

厦门国际金融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雷则表示,退休养老基金的投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选择是资产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是指把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破产隔离,结构化分层等技术手段,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从而进行融资的业务活动。

“例如,养老地产开发完成转入经营期后,由于养老项目以持有为主,在前期资金投入巨大的背景下,后续经营中的资金需求问题更大更迫切。养老地产的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两种收益:一是老年人入住养老物业时交纳的会费或者押金,这属于已有债权;二是老年人入住时每月需交纳的养老服务费、房费、餐饮费等,该类费用明确、稳定,属于未来债权。这种有基础法律关系的未来债权是可以作为信托财产设立信托的。因此,通过结构性融资工具,把既定债权和未来债权证券化,能够解决养老地产持有运营阶段的融资问题。”陈雷表示,在美国,最主要的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金就是养老的基金、政府的基金以及学校的资金。所以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将是我国养老金融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和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