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梁锦松:香港未来重在“聚才”与“聚财”

2017-03-21 10:41:36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自香港回归以来,得益于与内地间日趋密切的经贸和人文交流,香港GDP总量、人均GDP等指标总体呈增长态势。近年受全球经济大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香港经济增长率逐年放缓,出现金融服务业等支柱产业增长乏力、人才外流等现象。比起内地或竞争对手新加坡,香港还是慢了些。过去20年,香港人均GDP大概每年增长1.6%,而新加坡差不多是3%。

尽管如此,香港在发展经济方面,空间仍然很大。香港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城市,20年来一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香港是中西文化汇聚的地方,法治健全、政治廉洁、税率较低,也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地方之一。香港还是人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最繁忙的地区。有权威机构做过研究,五“流”最融通的地方,往往经济发展潜力最大。

“聚才”“聚财”对香港来讲最实用,人才尤为重要。在过去的7年中,西方中央银行大都在印钞票,钱在某种意义上是现在最不缺的资源,反而知识经济最缺的就是人才。香港应成为全球精英乐意聚居和工作的地方。在西方民粹主义当道,对外来人才采取排斥政策的当下,特区政府和工商界应派专人,点对点地说服国外精英人才到香港工作、居住,因势利导推动由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型。香港总人口不应只有几百万,而应成为一个拥有10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若没有这个体量,香港很难支持国家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当然,“聚财”仍然非常重要。每个时区都得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可见的将来,亚洲这个时区应该还是香港和新加坡竞争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将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届时若依靠新加坡为金融中心,可能会有国家安全风险。现在全球IPO头十家企业,6家在美国,4家在中国,但只有1家在香港上市。香港应积极调整金融规则和产品,以支持国家发展。香港人需要看到,在“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过程中,中国的资本项目短时间内还做不到完全自由兑换,这意味着会形成境内、境外两个资金池。这两个资金池的风险对冲管理跟流动,会成为香港金融业的发展机遇。

为“聚财”,香港还应大力鼓励“三创”(创新、创意、创业),吸引高端研发机构到香港,大量吸收“三创”人才。香港应积极跟珠三角——尤其是深圳、东莞、珠海,开展突破性合作。应该想办法把香港制度上的优势——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自由市场、低税率等,跟深圳的体量,深圳、东莞所拥有的全球最好的制造业平台,以及珠海干净的空气土地相结合。若果真如此,我们就有能力打造能跟美国湾区竞争的粤港澳大湾区。在推动过程中,特区政府应注意与内地相关部门沟通,为“三创”人才流动创造便利条件,比如设立通关“金色通道”、突破港人外国人在内地逗留超过183天须缴内地所得税的限制等。

未来十年是香港承先启后的十年。有国家的支持,有“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有新老香港人和外来人才共同努力,只要新一届政府能跟市民充分沟通,提出一个清晰的发展规划,减少在政治上的不必要争拗,香港经济一定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民生也会得到改善。随着香港人幸福感的提升,对国家的爱护也会增强。在这个地缘政治局势多变的不确定时代,香港有能力为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梁锦松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副主席、前香港财务司司长,香港南丰集团董事长】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