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科研成果如何快速转化?资本技术双轮驱动

2017-03-15 10:40:59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在工业4.0时代,传统制造业应该如何转型升级?

在日前召开的、第一财经共同参与的“对话新国企 发展新方位”系列访谈节目中,受访的央企负责人和制造业研究人员表示,在《中国制造2025》这个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过程中,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强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创新体系,同时利用资本和技术的融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

制造业大而不强

我国是世界上的制造大国,增加值总量从2010年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但是我们大而不强。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归纳了一下,不强主要存在几个短板,而这些短板是中国制造业从大变强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屈贤明说:“我国创新能力不强,大约50%的核心技术依赖国外,关键的一些零部件、元器件、材料、先进的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国外。中国产品的质量还不能够适应日益提高的消费的需求。此外,我们的能源、资源、材料的消耗大,而排放的污染比较严重,所以造成了现在的雾霾。我们现在的能源资源的消耗是世界的平均水平的1.8倍。还有一个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产业占的比例比较低,制造业延伸的服务业即现代制造服务业所占的比重也比较低。”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对于一些龙头企业来说,这正是发展的机遇。就拿机械研究总院来说,屈贤明认为,《中国制造2025》简直是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量身订制的,它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成立于1956年,是建国后成立的第一批大型科研院所,也是目前中央企业中唯一从事装备制造业基础共性研究的科技型企业。

在屈贤明看来,针对上述几个关键的问题,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正好可以发挥特长。“比如说创新能力不强,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就可以解决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的鸿沟。另外,关于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和质量问题,机械科学研究院正好从事工艺、材料、零部件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可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再一个,热加工,这是机械院的特长,铸造、焊接、热处理,这是消耗能源比较大,污染也比较严重。解决这个问题,正好是机械院的特点。”

资本手段用得少影响创新速度

那么,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德成说,装备制造业属于典型的离散制造业,要支撑整个装备制造业的技术需求,需要多专业、多学科体系才能完成。所以,要实现提升装备制造水平的使命,就必须拥有自主的一个创新体系。

王德成说:“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坚持三级研发体系这个概念。首先是对于当前产品和技术改造一级所需要的眼前技术,基本通过院内的第三级实体来完成。第二,对于需要持续创新的专业,我们一般要求二级单位,也就是专业的研究所形成专门的研发团队,来承担一个专业方向的持续创新。”

王德成补充道,面对整个装备制造业全行业领先前沿和高端的一些需求,他们也通过院集团设立专门的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对这些研究中心按照科研体制考核,鼓励它面对整个装备制造产业提供前沿、高端、领先的制造技术。

2016年,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也集院内多家院所的力量,成立了工研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成立该资本平台的初衷是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同时这个资本平台也被当做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助推器。

王德成说:“以往我们创新的手段用得多一些,资本的手段用得少一些,实际上影响了我们创新的速度。此次资本的性质加上技术的手段,技术资本双轮驱动,在推动创新的同时必然会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