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动弹不得:给中概股回归算一算账(1)

2017-03-14 21:20:55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从2015年年中的“结伴返乡”到现在的“驻足观望”,不到2年时间里,中概股回归大潮已然变了模样。究其最直接原因,正是从2016年年中至今尚未完全明确、颇为微妙的政策风向。在2017年2月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称,“去年初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这一表态再度引发市场热议,中概股还能不能回乡,路究竟在何方?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刘主席此番表态或是意味着不鼓励中概股回归。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明确政策落地之前,不宜将刘主席此番讲话直接解读为“反对”,中概股回归理论上并不存在障碍。

不过,无可否认的一点是,政策风向飘忽未定逾半年,部分处在返乡途中的公司已陷入犹豫不决、进退难定的境地,回归计划无法按照原有时间表完成是大概率事件。不仅如此,中概股私有化及回归A股的进程中牵扯环节众多,除私有化中概公司以外,链条上的相关机构还包括要约收购方、实际出资方、律所、财务顾问等。因角色不同,政策的变动对于各方的冲击亦各不相同。

据记者了解,尽管目前多数项目在时间方面仍有余地,中概股回归无法按约完成的风险还未到集中爆发期,但项目所涉资金成本不断推高、外汇政策不排除进一步生变等因素也决定了,多数中概股根本“拖不起”,需尽快做出决定,退守有道。

微妙的风向

从曾经的热情澎湃到如今的前路漫漫,政策风向的变换被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是直接原因。

中概股回归热潮缘于2015年6月,彼时,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特殊股权结构类创业企业在境内上市”,被业内解读为有望突破目前普遍采用VIE结构的中概股回归A股时制度和政策上的约束。

而在2016年,“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这一项被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正式删除;证监会罕见对“暂缓中概股回归”作出表态,称高度关注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下称“借壳新规”)发布实施;证监会称正在对海外上市的红筹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昔日中概股回归的政策暖风已然不复,但在2017年初,中概股“归途”现转机。2017年2月,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主席刘士余表示:“去年初中概股回归一度盛行,应认识到,在美国上市不回来,一样也是服务国家战略。另外,中国资本市场监管标准不比美国等其他市场低。”

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2015年私有化回归的中概股绝大多数是通过借壳上市方式实现回归,境内外市场套利空间巨大,也进一步助长了国内壳资源的炒作,刘士余此番表态或是意味着“不鼓励”。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信号得到明确之前,不宜过分解读刘士余讲话。

“目前看来,监管层对于私有化进程中的中概股公司暂时还没有正向的信号释放,对于借壳回归也还没有明确鼓励或支持的态度。”君合律师事务所资本市场组合伙人冯诚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无独有偶,投中信息高级咨询顾问陈伟也分析认为,监管层当前本身并不想对中概股回归有有过多干预,而中概股回归对A股的影响力也并非外界渲染的这么大。“处理再融资和IPO堰塞湖是当下监管层的重点,除此之外应该没有更多余力盯住中概股,同时中概股就算回来,其估值在整个IPO池子里的占比也不算非常大,影响也不一定如想象中大。”陈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