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从这一百件展品,看千年古港兴衰(1)

2017-03-10 08:59:28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生活在北宋天圣年间的三位上海青浦人恐怕不会想到,他们的名字会在1000年后出现在上海博物馆第三展厅的一个展柜中。展柜中并排陈列着两块砖,一块砖上阳刻着“陸仁安并妻孟十娘舍八万四千块”,另一块砖专上则印着斑驳浅淡的红字:“郁四娘舍一片永充塔下用”。相比于舍砖八万的陆氏夫妇,郁四娘似乎家底单薄。但也正是镇上百姓捐献的一砖一瓦,才使得这座七级八面的古塔得以耸峙于吴淞江畔。

基于长时间的勘探与规划,考古队员于去年9月打开了隆平寺塔地宫。1000年前掩藏于塔下的阿育王塔、舍利、释迦摩尼涅槃像、宝函等文物重现于世。在考古专家看来,隆平寺塔的发掘成果为青龙镇在宋代的繁盛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3月9日,来自隆平寺塔地宫的文物,以及最近6年陆续出土自青龙镇的文物共计100余件集体亮相上海博物馆,构成《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自2010青龙镇展开发掘以来,这是第一次成规模地向公众展示出土文物。“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展现上海以港兴市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从青龙镇到上海镇,再到上海港构成一条清晰脉络。同时,青龙镇遗址现在已被证明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新的重要发现。”上海博物馆考古部主任陈杰说道。

展览开幕同一天,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25项考古成果将进入终评,青龙镇遗址考古位列其中。

铅贴金阿育王塔 北宋 2016年上海青浦区隆平寺塔出土

东南巨镇

“市廛杂夷夏之人,宝货当东南之物”、“海商辐辏之所”,这是史料文献对唐宋时期青龙镇繁华景象的描述。展厅中悬挂的《海纳百川图》复制品则以是当代人以图像还原文献记载中的青龙镇。处于中心地位的隆福大街沿一条河流铺排。街上人流如织,有翩翩文士,也有贩夫走卒,那些挺胸凸肚的商人中间还冒出几个外国人。

经过6年的勘探,考古学家已经明确青龙镇的整体市政布局:青龙镇镇治沿吴淞江支流老通波塘展开,呈狭长分布,南北长3公里,总面积2平方公里。更多的社会生活细节则需要通过文物一窥究竟。此次展览呈现的景德镇窑青白釉盏托、瓷碾轮、越窑青釉葵口盏、青釉渣斗都属茶具,体现了青龙镇人喝茶的风尚。出土于隆平寺塔地宫的铜镯与银镯刻工精细,则体现了当时妇女的审美。

青釉刻划莲瓣纹碗北宋 2012 年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出土

展览中的文物都经过了文保专家的修复,其中又分为考古修复与艺术修复两种方式。所谓考古修复,就是保留其修复痕迹,让观众一眼能够辨认残破所在的位置。艺术修复则是更为耗时的工作,工作人员需要将文物修旧如旧,使得器物完整,尽量不留修复痕迹。“青龙镇出土的各个地方的瓷器品相良好,但因为破损,无法带给观众最好的观感。因而使用艺术修复的方式使得展示效果尽量完美。”陈杰说道。

整个展览中包括三件复制品。其一为隆平寺塔地宫,用以展示地宫的整体形貌。另两件则是地宫出土的木贴金棺椁以及释迦牟尼涅槃像。据陈杰介绍,要稳定这两件文物的状态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出于保护的考虑,暂时无法将这两件出土仅半年的文物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