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货币政策金融改革齐发力,去杠杆全面升级(1)

2017-03-09 22:52:26      参与评论()人

积极稳妥去杠杆仍然是2017年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时指出,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全社会杠杆率249%。

积极稳妥推进去杠杆成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改革推进的重要目标。对货币政策角度而言,收紧信贷规模,调整信贷机构,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对金融机构而言,积极开展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对资本市场角度而言,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等无不体现出中央去杠杆的决心。

去杠杆加码

报告指出,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 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

根据NIFD的研究,截至2015年底,我国债务总额为168.48万亿元,全社会杠杆率为249%。其中,非金融企业部门的问题最为突出,其债务率高达131%。如果把融资平台债务加进来(这部分与政府债务有所重叠),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率高达156%。

全国政协委员和广北曾任中银香港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兼总裁,在政协经济组小组会议上,他从一名金融机构管理者的角度谈去杠杆和控制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

和广北表示,金融风险的积累就是杠杆率提升的过程,当金融机构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其在业务中真正承担的风险逐渐不成比例,造成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危机。

他以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虽然两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一样,但是根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高杠杆最终导致的危机。前者是因为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杠杆率高,外汇储备有限,借了大量短期外债,导致杠杆高企,当外债需要集中偿还的时候,出现了货币的快速贬值、资本外流,对东南亚包括中国香港冲击很大。而后者则是市场流行资产抵押债券、理财产品等积累了很多年,有些投资者并不知道自己买的产品究竟有多少风险,不知道多少风险也就造成了杠杆率的增加,最终出现了雷曼兄弟的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全国政协委员、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表示,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加快“三去一降一补”的工作要求以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2016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略有下降,但是从2008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杠杆率是急剧上升的。也就是说,去杠杆的成效还不是那么显著。

他称,这一实际问题高层已经发现了,前几天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又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债务处置方式。报告进一步明确,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去杠杆的具体办法: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助力去杠杆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也体现出了中央去杠杆的决心。报告指出,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今年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余额预期增长均为12%左右,较2016年的13%进一步下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