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老干妈”陶华碧为何再度缺席全国两会?(2)

2017-03-07 09:50:33    中国经济周刊(北京)  参与评论()人

2001年,老干妈公司决定新建一处厂房,扩大生产规模,公司大部分资金都压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议她向政府寻求帮助。贵阳市南明区政府当然很重视这个已经崭露头角的纳税大户,立即与中国建设银行协调贷款事宜。陶华碧接到区委办公室的电话后,来到区委所在地协商此事,她带着一位会计乘电梯到区长办公室所在的楼层,由于电梯老旧,她在出电梯门的一刹那被绊倒了,她随即爬起,周围人以为她要大发雷霆,她却说:“这钱,我不借了。咱们回去。”问及原因,陶华碧说,政府办公楼的电梯都这么烂,说明政府也很困难,我们干吗给人家添麻烦?

陶华碧不知道的是,当地政府协助企业向银行贷款事宜,并不等于直接贷款给企业。不过,她“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的格言也就此立下了,直至今日。

“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

“我不坚强,就没得饭吃。”这句话陶华碧经常挂在嘴边,也被用作了其个人传记的书名。

1947年,陶华碧出生在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的一个农场里,20岁那年她结婚,嫁给了地质队的一个会计,有了一个四口之家。然而,就在两个儿子嗷嗷待哺之时,丈夫得了重病,陶华碧不得不外出前往广州打工,为丈夫挣医药费,然而丈夫还是很快撒手人寰。陶华碧回到家中,看着两个没人照顾的儿子,泪流满面。

1989年,在经历了卖菜、练摊之后,陶华碧在贵阳至龙洞堡的一条街边开了一家名为“实惠饭店”的小饭馆,名曰“饭馆”,其实就是一个自己用捡来的砖头、石棉瓦和旧石头搭成的简陋棚子,叫做“实惠小摊”更为准确。42岁的陶华碧卖的是凉粉和冷面,她为了将冷面和凉粉的口味调得更受欢迎,改变了原来只有几样调料的做法,而是预备了七八种辣椒佐料。渐渐地,陶华碧发现这些辣味调料远比冷面和凉粉受欢迎。1994年,随着贵阳修建了龙洞堡附近的环城公路,一些司机频频专门从市区驱车赶来,就为品尝“实惠饭店”的特制辣椒酱。有一天陶华碧发现,周边一些饭馆的生意特别好,竟是因为用了自己赠送给他们的辣椒酱。

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改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通过口口相传的名声,陶华碧的生意一发不可收。1996年7月,陶华碧开始自己办厂,名字就叫“老干妈辣椒酱”;1997年10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到1998年,老干妈已有5014万元的销售额,2016年度销售额突破45亿元,20年间产值增长超过600倍,近3年缴税20.62亿元,20年来纳税额增长了150倍。

“要说我成功的原因,是我以前太苦了,一提起来我就流眼泪。我丈夫去世得早,还要拉扯两个儿子长大……告诉你们年轻人一个道理:人有压力,就有动力。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一定要努力,别人能拼下去,难道你就拼不下去吗?”这是陶华碧的语录,也是她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