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李克强:铁腕治理 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2017-03-05 11:29:02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谈到今年环境保护工作时,李克强表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李克强表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

李克强说,一年来,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和4%,74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下降9.1%。优化能源结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推进水污染防治,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严肃查处一批环境违法案件,推动了环保工作深入开展。

李克强说,一年来,我国制定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办法,开展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耕地轮作休耕改革等试点,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环境保护,民之所想,政之所向。环境保护依然是今年全国“两会”的重要议题。

在谈到今年环境保护工作时,李克强要求,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

李克强说,今年将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

李克强说,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强化应急措施。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

李克强说,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2017年,我国环境保护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除既定的中央环保督查实现全覆盖外,还将适时“回头看”。全国人大也将“出手”,对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进行了执法检查,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4月份将听取反馈报告。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加紧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和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7年,我国环境保护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摄影/章轲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介绍,今年,环保部门将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对打赢补齐环保短板攻坚战进行全面部署。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深化和落实生态环保领域改革。

在京津冀等重点区域方面,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介绍,今年将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力度,传输通道"2+26”城市提前完成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任务,10月底前完成违法“小散乱污”企业取缔;加强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重点行业要满足特别排放限值要求,率先完成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放,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货车运输的集港煤炭,协同加强柴油车管控,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劣油品行为,取缔黑加油站点;全面加强机动车排污监控能力等。

“目前,细颗粒物(PM2.5)是对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污染物,不管是从超标城市的数量、各城市超标的程度分析,还是从对重污染天气贡献的角度分析,PM2.5的影响都远远大于其他污染物。”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说,特别是冬季采暖期间,燃煤排放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PM2.5污染的贡献更加凸显。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也认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空气污染问题,改变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清洁化是关键。”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表示,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李克强表示,今年将强化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别下降2%。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详查,分类制定实施治理措施。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

编辑:汪时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