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社论】金融协调监管箭在弦上

2017-03-02 20:48:30    第一财经  参与评论()人

近年以来,国内金融行业创新与综合经营愈演愈烈,金融乱象频发,令金融监管成为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重返金融系统的新任银监会主席郭树清3月2日现身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这场“首秀”引发广泛关注,金融监管则是谈及和被问及最多的话题。

郭树清答记者问主要聚焦于治理金融乱象、建设监管协调机制和完善监管规则。这与习近平主席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发言一脉相承: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统筹协调能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及时弥补监管短板,做好制度监管漏洞排查工作,参照国际标准,提出明确要求;坚决治理市场乱象,打击违法行为。

的确,回顾近几年发生的金融风险与恶性事件,无不与上述三者相关。以金融乱象为例,P2P网贷、现货投资、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债市风暴,都对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而诸如2015年“股灾”,危及金融系统安全,以及监管标准不一导致的监管套利,则与监管协调机制不畅相关。此外,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则很大程度上缘于监管制度缺失。

相关事件之所以频现,主要缘于金融业发展现状与当前监管制度的“水土不服”。现行的“一行三会”,是与上世纪90年代严格金融分业经营体制相匹配的金融监管体系。二十多年过去,金融业早已突破过去的分业模式,近年国内金融创新和综合经营使得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易日趋频繁,产品、业务彼此竞争、相互渗透,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共同体,同时也放大了金融风险的传递能力。以中信集团为例,作为一家金融与实业并举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旗下金融板块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等门类齐全的金融业务。

此时,以分业监管对应多样性的金融业态,多头监管、监管重叠与监管空白等现象几乎成为必然的结果。而且,目前监管模式造成的行业壁垒,还一定程度上促成利益固化,令改革举步维艰,监管一旦越界,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就2015年股市清理杠杆资金而言,融资融券、通过恒生电子等进入的场外配资先后被规范,但涉及到银监会监管的伞形信托、银行理财资金入市,则不易推动。

与分业监管导致行业壁垒同时存在的难题是监管规则不完善,漏洞频现。过去几年的金融发展历程,往往沿着“危机—管制—金融抑制—放松管制—过度创新—新的危机”的路径演进。与这种循环相伴而生的是“运动式监管”,虽然以打击乱象为主的“运动式监管”大多时候非常必要,但也会有所误伤,如2015年股指期货被认为是“股灾”原因,遭监管层严格限制。

因此,要跳出这样的循环,需不断完善金融监管理念和监管规则,提高监管有效性,通过强化金融监管的制度建设。即便监管者及时发现金融市场的变化和其中的风险颇为困难,因为市场的变化往往领先于监管者的应对举措,但排查监管漏洞,完善制度设计,仍是防范风险于未然的不二之选。

金融乱象不论是监管协调机制不健全,还是监管规则不完善所导致或放大,都对现行的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同时,决策层对于金融监管改革的决心,以及公众的期望,都说明了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与迫切。可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编辑:许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