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小金属“新星”钴价暴涨背后:炒钴还是炒股(2)

2017-03-01 10:57:2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参与评论()人

也就是说,钴供不应求可能导致了钴价上涨。上述研究报告还指出,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过于担忧,“相对于市场普遍等待政策落地,坚定认为2017年钴供需将现短缺局面,建议积极关注钴相关公司(包括华友钴业、 中色股份 、洛阳钼业和格林美等)”。

上述券商在2016年12月再度发布研究报告称,即便假设刚果政局趋于稳定,2017年钴仍将出现2000吨以上的供需缺口,为近年来首次,并将逐年扩大,看好钴价长期上扬的趋势,不排除在社会资金的参与下出现暴涨的可能。

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自2016年10月至今,该券商针对钴行业一共发表了6篇研究报告,其在2月17日的研究报告标题极力推荐华友钴业与洛阳钼业。尽管金属钴此前关注度不高,但就在2017年后,不少券商也先后发布了有关钴行业的研究报告,并力推钴概念股。

质疑声:炒钴还是炒钴概念股

2月27日,一篇题为《钴价大涨的背后,葛卫东等囤钴6000吨》的文章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令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这个小金属上。

传闻称,据英国《金融时报》消息,包括业务覆盖商品期货等领域的上海混沌投资和专注采矿业的瑞士私募股权公司Pala Investments等在内的6家基金已经在去年合计买入约6000吨钴,相当于去年全球产量的17%,价值约2.8亿美元。

为此,中国证券报记者及时联系了混沌投资,虽多次催促问询,但最终并未得到回复与证实。但混沌投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混沌投资并未有囤钴行为,市场中的传闻是假的,完全是无事生非。

中国证券报记者根据传闻计算,2.8亿美元买入6000吨钴,每吨均价超过46000美元,但去年LME钴现货最高价格仅为每吨32235美元。这说明传闻中的数据存在夸张或虚假的成分。

对于传闻是否属实,业内人士的判断与看法不一。记者采访的一些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人士表示,尽管伦敦期货交易所有钴现货合约(LME钴),但交易量非常小,若通过现货囤货,未来退出可能困难。

但也有市场人士质疑,一些机构或者投资者可能通过炒作“钴价”,达到炒作概念股进行牟利的目的,“股价一个涨停都比囤那点现货赚得多”。

从事有色金属研究20多年的期货专家景川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大宗商品与股票市场联动性较强,人们会按照产业链逻辑去研究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使得相关企业的利润增长,推动上市公司价值上升,从这个逻辑来讲,如果某些小金属被操纵,不排除有人在“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