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遭遇市场变局 三成基金定增产品浮亏逾百亿

2017-01-10 06:59:52    东方财富网  参与评论()人

曾经被奉为神话的定增市场,开始遭遇变局。背后原因主要是市场表现不佳,从2015年年中高点以来,A股市场遭遇多次阶梯式下跌,尤其是代表新兴产业的创业板指数,近期再度逼近两年内低点。统计数据显示,在公募基金参与的定增产品中,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当前处于浮亏状态,浮亏总金额高达117亿元。

定增遭遇市场变局

连年亏损的*ST吉恩一纸公告,将定增基金潜在的风险予以曝光。1月4日,*ST吉恩发布公告称,终止此前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这也使得2014年和2015年连续亏损的该公司,或在2016年年报披露后被暂停上市。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仍亏损逾6亿元,公司公告称,目前主营业务仍没有明显改善,预计公司2016年度不能实现扭亏。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014年9月,东方基金、长安基金和兴全基金三家公司参与吉恩镍业定增,以7.57元/股的价格认购近8亿股,限售期为36个月,要到2017年9月22日方可上市。基金参与定增后,该公司就因连续亏损被戴帽,在宣布资产重组失败后,恢复上市已经连续两个交易日跌停,截至1月9日,股价跌为6.49元,参与基金浮亏严重。

某参与*ST吉恩的基金公司表示,公司正在与投资人进行沟通,由于投资人主要是有限的几个机构客户,都属于成熟投资者,会严格按照产品合同规定予以跟进。

从基金参与定增的整体情况看,*ST吉恩这种情况并非孤例,随着2015年年中市场从高点大幅回落,参与定增的基金也开始出现分化。上海证券报统计数据显示,参与定增尚未到期的公募产品共有1366只,截至今年1月8日,有417只处于浮亏状态,浮亏总金额高达117亿元。不过,同浮亏金额相比,整体浮盈有770亿元,定增产品整体仍处于浮盈状态。

定增基金业绩现分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市场最近一两年的剧烈波动,让定增市场随之起伏。2015年牛市之前,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融资动力十足,不少公司发布定增预案后受到市场追捧,往往在增发上市时股价已经远高于增发价,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成为基金产品提升业绩的秘密武器,这也使得基金参与定增的热情高涨。但在市场发生剧烈变化后,加上定增监管趋严,基金参与定增开始出现剧烈分化。

统计数据显示,在参与定增的基金产品中,2015年牛市高点前到期的产品,大多赚得盆满钵满;2015年下半年到期的产品,由于在2014年前以较低价格参与,浮亏产品占比不多。但2016年到期的产品,开始出现明显分化,约有两成产品出现亏损,当前处于浮亏的产品则上升为三成左右。

基金参与定增出现浮亏,除了市场剧烈波动因素以外,同基金公司此前参与时的豪爽报价也有关系,在多家基金公司踊跃竞价的情况下,不少公司最终实施的定增价普遍比定增底价高出许多。以2015年12月实施增发的川大智胜为例,按照此前的董事会决议公告,增发价格不低于22.13元/股,在参与询价对象的踊跃报价下,最终实际发行价格为40.28元/股,该发行价格相当于发行底价22.13元/股的182.02%。川大智胜公告显示,在29名参与申购的投资者中,有效报价区间为24.34元/股到49.50元/股,报价较高的多为公募基金,报价最高的天治基金高达49.5元/股。

在业内人士看来,2015年的牛市行情,不少基金经理头脑发热,参与定增报价过高。以2015年三季度实施增发的海特高新为例,多只基金参与价格高达20元/股,在2016年9月初过了限售期后,股价跌至18元/股以下,近期则徘徊在14元/股左右。

沪上某市场人士表示,由于参与定增要丧失一定流动性,公募基金参与定增,不能盲目跟风,应该依靠强大的研究能力,通过对产业周期或者产业趋势进行前瞻性的把握。从过去几年到期的定增产品看,在2015年牛市顶部之前,获利丰厚的大多为新兴成长概念股,而2016年到期的定增产品,获利丰厚的大多为养殖、大消费类公司。

(原标题:遭遇市场变局 三成基金定增产品浮亏逾百亿)

关键词:遭遇市场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