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沪市国资并购重组3000亿(1)

2017-01-09 06:06:52    东方财富网  参与评论()人

2017开年,代表国资改革新动力的混改迅速引起市场共振,与之协同推进的并购重组浪潮亦波涛涌动;同时,首个重组被否案例的出现也在提醒市场,贯穿于2016年的监管原则威力依旧。在张弛收放之间,为2017年并购重组生态注入新变量。

2016年的并购重组水域浪花激荡,而支柱产业和新兴业态、大蓝筹和小公司、老牌国资和民间新富“并存”的沪市公司亦经历春花秋月、风雪晨昏:供给侧和国企改革加速航行、产业链并购“靠岸”实体大陆,并购重组成为资本市场振兴实体的主战场;各路资本借势扬帆,交易手法不断突破创新,探索出一片“新大陆”;与此同时,并购重组的航道中亦混杂着一批“掠夺者”,“壳交易”花样百出,资本掮客“玩性”不改,航道中暗礁密布,成为上交所重组监管的“主目标”。

据上交所分管公司监管的负责人介绍,2016年,按照证监会部署,上交所“放、管、服”三管齐下,以信息披露为抓手,针对“忽悠式”重组、随意变更重组承诺、刻意规避重组上市等突出问题,严守底线,强化问询,直击要害,一问到底,切实履行并购重组一线监管职责,牢牢把握振兴实体经济的主航向。

循着规则的“航标”,朝着振兴实体的航向,并购重组“正道”即在其中。

谁是重组中流砥柱

在沪市并购重组领域,国资国企整合、混合所有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航线异常清晰。

日前,铁总、兵工集团“重磅混改”相继定调,成为央企混改的开年“大招”。无论是从这些支柱行业提高证券化率的现实需求,“混改”可能的路径选择,还是从过往的经验判断,并购重组都将是引导要素有序流动、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帮助国企改革推向“纵深”。历来,央企、地方国企高度聚集的沪市公司借并购重组之力,在国资国企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潮迭起的2016年,已充当了试水者和排头兵,为沪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质量“加码”,成为去年的一道“主旋律”。

来自上交所的数据显示,2016年,沪市上全年共完成并购重组594家次,交易总金额8500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比分别下降31%和18%。重大资产重组方面,共有178家公司停牌启动重组,案例数下降28%;共披露150个重组预案,与上年基本持平;89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涉及交易金额3500亿元,合计增加市值1900亿元,新增市值超过百亿公司13家。再融资方面(包括重组配套募资),228家上市公司披露预案,计划募集金额5600亿元。

量虽减,质却升。2016年,沪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同向发力,共完成并购重组61单,交易金额近3000亿元,成为沪市并购重组交易的“中流砥柱”。

其中,钢铁、煤炭、水泥、化工等行业的产能出清迈出实质性步伐,换取TMT、高端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进入,亦催生出诸多行业内“超级案例”或“经典代表”。如2016年,宝钢武钢合并,代表了钢铁业深度整合大幕徐徐拉起;水泥业的“巨无霸”整合——金隅股份收购冀东水泥,重画地区行业竞争版图。又如新疆城建成为重组新规发布后首个“借壳”案例,由建筑业转型升级至高端装备制造业。此外,17家国有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实施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将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

“回归”实体经济

2016年,上交所对高风险、产业“空心化”等“偏航”并购交易高关注、严把关。一方面遏制了公司盲目跨界之风及可能诱发的整合风险、经营危机;另一方面,在监管政策引导下,上市公司将真实转型需求同产业对接,谋求合理真实的跨界和转型发展,沪市公司并购重组更为“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