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正文

众创空间将进入深度整合期 平台级公司大有可为

2017-01-07 10:06:06    上海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众创空间“大跃进”之后,随着拓荒族、深圳克拉咖啡等一批创业咖啡在2016年相继倒闭,“这杯咖啡凉了”的论调开始甚嚣尘上。在浦东创新研究院众创空间研究课题组看来,在“一哄而上”后,2017年众创空间将进入“大浪淘沙”的深度整合期,在市场对有效运营模式进行选择的同时,去政绩指标化、去补贴依赖成为政府和众创空间面临的重要问题。

更值得引起重视的是,“运动式”的众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创新精神的构建,但根本性的创新路漫漫,这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和坚持,而国家或者大的航母级公司构建研究院引领创新是得到了验证的有效路径。如此,众创空间不仅是换个名字的孵化器,而更应该是基于创新的理念,成为汇聚产业、资本和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社会产能效率的创新组织;接下来,航母级、平台级公司的领航和小公司的借船出海将成为众创空间的有效发展路径。

众创空间“大跃进”

车库咖啡、3W咖啡、天使汇、IC咖啡……200多米的中关村大街上,数十家众创空间鳞次栉比。

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众创空间进入井喷模式。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创客空间3155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及各个省会城市。

“运营模式多样性”是当前众创空间最显著的特征。浦东创新研究院众创空间研究课题组(下称“研究课题组”)近期发布的《2016年众创空间调研报告》(下称“《调研报告》”)显示,除以往的活动聚合型、培训辅导型、媒体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地产思维型、产业链服务型和整合服务型等七种类型外,众创空间还包括了产学研结合型、大企业平台型、产城结合型、大企业创新服务型、咨询投资孵化型等模式。

在研究课题组看来,与传统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相比,众创空间呈现了一些新特征:政府对众创空间的干预更少、对其平台服务能力要求更高;众创空间对企业的孵化周期更短、孵化能力更强;众创空间自身的运营主体也更加多元化、商业模式更丰富。

值得关注的是,众创空间开始探索自身的造血功能。除以往的租金、服务性收费、政府补贴外,众创空间开始探索投资收益。《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有两种投资收益模式:一是股权投资,众创空间提供种子基金对孵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或者通过“租金入股、服务入股”等打包方式换股;二是项目投资,通过一个项目的具体运作,分享利润。

更为重要的是,在业内人士看来,“运动式”的众创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创新的精神构建,让创新的理念融入大众的血脉;时代进步,我们也将走到不为生存、不为财富,而是为了兴趣、荣誉去创新创业。

补贴催生“虚火”

“沈阳有多达30家创业咖啡,广州和郑州也有20家,全国有近1000家创业咖啡。”这是一组媒体调研数据,在空间轴上反映了众创空间到底有多火。

但揭开“咖啡”这张皮,众创空间背后的本质还是孵化器。业内人士坦言,在创业咖啡疯狂扩张、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仅靠售卖咖啡是无法维持运营的。

补贴或许是创业咖啡疯狂扩张的极大诱因。《指导意见》提出,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对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的房租、宽带接入费用和用于创业服务的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给予适当财政补贴。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众创空间享受到了各种政策优惠。

“我们公司最近也被孵化了一下,这算园区(众创空间)的业绩,我们拿到了300万元的奖励。”位于苏州某园区一颇具规模的电子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悉,各地方政府都出台了与《指导意见》配套的优惠政策。除简化工商注册、税收优惠外,还包括办公用房支持或补贴、考核评级奖励或补贴、创办各类创业活动经费补贴、设立配套种子基金、购置仪器设备和科技成果转化财政补贴等扶助政策。

以苏州高新区为例,《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8月出台的《关于发展新型孵化器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的办法(试行)》规定,经认定的新型孵化器,管理主体可获得以下政策支持:连续3年给予不超过50万元/年的运行经费支持;连续3年按实际需求给予不超过50元/平方米/月的办公用房支持,最大面积不超过2000平方米;孵化培育出的企业落户在高新区的,自注册日起2年内获评省、市、区三级人才计划的,分别给予管理主体3万元、2万元、1万元的奖励;3年内获评国家千人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给予管理主体5万元的奖励。另外,对上述孵化并落户高新区企业,自注册之日起2年内获得股权投资的,给予管理主体最高不超过10万元奖励。

在业内人士看来,众创空间“大跃进”和补贴的背后是政府政绩指标化。《调研报告》显示,安徽、云南、甘肃、新疆、广东、重庆及苏州、宁波等省市均提出了众创空间建设目标,合计达2180个。

平台级公司迎整合机遇

拓荒族、深圳克拉咖啡等一批创业咖啡在2016年的相继倒闭,让“这杯咖啡凉了”的声音开始甚嚣尘上。在业内人士看来,创业咖啡因租金压力而倒闭,这是“锅多于米、创客不够用”的自然调整现象。

事实上,《调研报告》显示,一些地区在当地硬性指标的指挥下,通过政策优惠强行推出一些成长性差、功能性较低的众创空间,实质上难以服务创新创业的发展,如厦门的众创空间工位使用率仅51%。“运营能力不高服务同质化、缺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不足”等成为当前众创空间的“短板”。

在浦东创新研究院看来,在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下,众创空间将进入深度调整期。未来,众创空间将通过O2O模式、提供产业细分领域服务、专业咨询、投资等,最终形成“孵化+投资”的盈利模式和品牌化经营。

对此,某高科技园区孵化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补充道,“运动式”的众创在一定程度上可完成精神构建,但根本性的创新路漫漫,这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和坚持。如此,众创空间不仅是换个名字的孵化器,而更应该是基于创新的理念,成为汇聚产业、资本和公共服务资源,提升社会产能效率的创新组织。

航母级公司的领航将成为众创空间的有效发展路径。在该孵化器负责人看来,创新是最奢侈的投入,几百亿的投入可能打水漂,只有航母级、平台级的大公司才具有这样的财力和创新引领能力;利益捆绑之下,小公司也具有更好的市场保障、更宽容的孵化条件,才能借船出海。事实上,一些平台级巨头已经开启了这种内部联合创新模式,如华为创新ICT的“沃土开发者使能”计划、阿里推出百川开放计划。

国外经验显示,Intel、Google等科技巨头都设有研究院,进行新技术的扶持和孵化,在完成自身技术、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培育出新的颠覆性的公司和产业。

从更根本的角度来说,众创空间需要鼓励企业型众创,政府只需要制定公平的政策和构建宽容的环境。《调研报告》提出六大扶持政策建议:去政绩指标化,引导创业服务“控量增效”;完善众创空间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国家级认证考核标准;完善“双创”引导基金体系,发挥资金杠杆作用;加大对技术经纪人才培养;扶持公共技术平台,鼓励其对公众开放;整合孵化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