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在以BATJ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高喊“去金融化”的同时,另一些互联网公司却在逆势“染指”金融业务。
近日,今日头条在其APP中上线“放心借”贷款产品,正式踏足金融领域。今年以来,滴滴打车、共享单车ofo等互联网公司先后涉足消费信贷业务,干起了导流的活。
在业内看来,流量平台收取服务费,变现流量;而资金方持牌金融机构或者网贷机构,则获得贷款用户。双方在合规的前提下合作,是一个双赢的业务模式。不过,在金融强监管的环境下“入场”,变数恐怕少不了。
流量巨头纷涉金融业务
以信息流业务起家的今日头条,早有涉足金融业务的心思。去年9月,市场就不断传出其在组建金融团队,暗中广泛布局金融业务。不过直到现在,才悄无声息地为部分用户推出贷款产品——“放心借”。
根据产品介绍显示,“放心借”最高可借款额度为20万元,日利率低至0.03%起,按日计息。该产品定位为一个“提供个人消费借款服务的技术服务平台”,主要为用户推荐“高额低息”的正规持牌金融机构。该平台现有合作机构分别是中银消费金融、南京银行和新网银行。
这与之前滴滴打车推出的现金贷产品运作方式如出一辙:只干导流和技术服务的活,帮助金融机构在前端获客,而贷中、贷后等环节则归属金融机构。
实际上,小额信贷产品已经成为流量巨头的标配。近两年来,除了BATJ之外,饿了么、美团、小米、携程等互联网公司都将触角伸至现金贷业务,大举涌入消费金融领域。
但是,这一业务模式与2017年监管整顿的助贷模式有了显著不同。以往的助贷有几个典型特征:一是持牌金融机构将风控、催收等核心环节外包给平台;二是平台提供担保等增信措施;三是平台与资金方分别收取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