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后来的我们》学会了退票?不,以前的我们就会了
记者 李佳
2011年,刘若英出版了一本散文集《我的不完美》,当时上市两个月销量就突破了10万册。之所以写这本书,刘若英说是想诚实面对自己。
七年后,这本书中的一个故事《过年,回家》变成了电影《后来的我们》。影片上映前一天,刘若英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后来我会变成什么样,那个答案一直在变。但不变的就是,我一直很希望自己能够保有初衷,然后做一个诚实的人。”
但第二天,她导演的处女作就陷入“退票门”事件。如今,这部电影虽然破了12亿票房,而且未来还将在全球190个国家或地区的Netflix平台上线,但退票真相依然是谜。
如果说写作让刘若英学会了诚实面对自己,那电影《后来的我们》发生的退票事件让谁学会了造假?
事实上,退票现象并不是从《后来的我们》才开始出现,早在这之前,就已经存在类似“黄金锁票”等操作,只是这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退票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关注。目前,国家电影局已介入调查,只是真相还需等待。
一场风波
4月28日,安徽合肥一家影城的经理收到同事反馈,《后来的我们》出现了异常的退票现象。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影城经理赶紧开始排查各家店具体的退票情况。
这一天正是《后来的我们》首映,因为预售火爆,有91万人在猫眼上标记了想看,当天全国排片达到43.8%。而在合肥,有近八十家影院当天进行了排片。该影院经理告诉《中国企业家》,4月28日当天,共有大几千块钱的退票,主要来自于猫眼平台。
在山东,济南百丽宫影城经理董文欣也收到了领导的消息。在该影城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董文欣回忆了当天的情景:“当时领导在公司群里让大家查一查是否有异常的退票现象,说有大量影院的在线选座后台出现退票情况,多家影院的同一个品牌被退票4000余张。”
董文欣查完之后发现自家的退票率是正常的,但据她了解,“周边影城28日当晚退票率达到当日排片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