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药材“资源大省”遭遇“产业小省”困境

2018-05-08 09:09:0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中药材资源大省甘肃近年来以创新驱动中医药资源开发,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不过,记者调研发现,人才实力弱、就地转化能力差、审批管理机制较僵化,阻碍了甘肃省把中医药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甘肃省中医药产业亟待走出“中药材资源大省、产业小省、研发弱省”的困局。专家建议,应从政策、标准、人才等多方面为甘肃省中医药发展“舒经活络”,进一步助力产业提质升级。

“小弱散”削弱企业竞争力

尽管坐拥丰富的药材资源,但甘肃中药材企业“小弱散”的特征明显,全省中药材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药材资源丰富。甘肃省工信委数据显示,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400多万亩,产量110万吨,位居全国前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甘肃出产的药材品质优良,其中当归、黄芪、党参、大黄等常用药材全国驰名。

不过,据甘肃省工信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且分布零散,缺乏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甘肃省陇药产业协会会长夏祥介绍,甘肃省较大规模中药企业一年经营额只有几个亿,和全国动辄上百亿的大药企无法相提并论。

国内市场份额少已然成为甘肃中药制造企业的痛点。甘肃省工信委介绍,甘肃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中成药省外市场份额较低,多数产品只在省内或周边市场销售。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裕说:“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甘肃中药企业不仅在独家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上裹足不前,在营业总收入上也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制造环节薄弱制约了中药产业链提质升级。据统计,目前甘肃省中药材初级加工量和制药企业使用量仍然不足药材总产量的30%,现代中成药制造能力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能力弱。全省共有药品品种1134个,其中独家原创品种仅76个,单品种年产值过亿元的仅11个。

夏祥说,甘肃省出产的药材只有极少量能被本土制药企业消化,其余均被外省甚至日韩等国的企业收购,然后制成中成药产品返销到甘肃,由此多出了几倍的利润,这使得甘肃在整个产业链中始终集中在低端。

管理模式僵化痼疾待除

尽管甘肃省中医药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但仍然没有走出“中药材资源大省、产业小省、研发弱省”的困局。

记者调研发现,人才实力弱、就地转化能力差、审批管理机制较僵化,阻碍了甘肃省把中医药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相关新闻

    点击加载更多相关新闻
    没有更多相关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