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来源:斑马消费
养猪想一直大赚?那是不可能的!
正在持续的“猪周期”里,就连“养猪大王”温氏股份都毫无招架之力。2017年公司业绩同比几近腰斩至67亿元。
这和市场供需关系有关。2016年生猪行情达到巅峰,养猪企业和个人都赚得盆满钵丰,国内生猪养殖规模陡增,从去年开始生猪出栏量剧增和叠加固有的“猪周期效应”,导致猪价跌至近十年最低位。
最近几年来,温氏股份试图通过投资业务来平抑风险,布局旗下温氏投资来搭建自己的“金融体系”。不过,从日前发布的2017年年报来看,温氏股份股票收益仅1.83亿元,基金和期货业务处于亏损状态。
业绩“掉膘”仍碾压同行
在“猪周期”趋势明显的2017年里,国内各大养猪企业业绩均较为低迷,但从营收规模和净利润两项指标来看,温氏股份仍处于龙头地位。
2017年年报显示,温氏股份(300498.SZ)营收556.57亿元,归属净利润为67.5亿元,同比2016年分别下滑6.23%和42.74%。
不仅温氏股份业绩处于低谷,去年国内养猪行业10多家上市公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状况。
雏鹰农牧(002477.SZ)去年实现营收56.98亿元,同比上年下滑6.44%,实现扣非净利润-3.05亿元,同比下滑154.81%。
正邦科技(002157.SZ)去年营收206亿元,同比上年增长8.96%,扣非净利5.25亿元,同比下降46%。
斑马消费梳理发现,在猪周期影响下,能养猪卖猪还正向增长的,恐怕只有位于河南南阳的牧原股份(002714.SZ)了。
2017年,牧原股份实现营收100.42亿元,同比增加79.14%,实现扣非净利润23.66亿元,同比增加2.94%。
为什么唯独牧原股份还能赚钱呢?这是由其经营模式决定的。
与温氏股份对比,牧原股份从原料采购一路延伸到屠宰等环节,相当于持有重资产养猪,而温氏股份采用轻资产运营,利用“公司+农户”扩张规模,这使得二者在业绩上有了很大差异。
去年,温氏股份销售商品肉猪1904.17万头,同比增长11.18%,位居行业第一;牧原股份出栏生猪723.74万头,同比增长132.42%。
相比之下,温氏股份倒是可以轻松赚钱,轻资产模式获得的收益,即便在猪价下行时仍能碾压同行。
投资业务布局已成雏形
除了最近几年来布局下游,温氏股份也将投资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来做,一方面便于应对企业扩张对资金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平抑产业周期性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