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近日,市卫计委和市中医局联合制定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发布,按照实施方案,2020年底前,全市各综合医联体内将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分时预约诊疗
精确到30分钟
按照实施方案,今年开始,医疗机构将建立预约诊疗制度、远程医疗制度、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等。其中,三级医院要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30分钟;二级综合医院分时段预约诊疗精确到1小时。三级医院优先向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
医联体内
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到2020年底前,本市各综合医联体实现远程医疗覆盖本医联体内100%医疗机构。深入推进北京市远程会诊中心建设,向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在全市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100%覆盖。医疗机构通过市、区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三级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
增加日间手术病种
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2018年至2020年,本市还将在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获得国家或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医疗机构,要针对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推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医疗机构不断优化院内救治流程,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的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探索在本市建立陆地、空中立体救援模式。
以北京市9家三级医院开展的日间手术试点工作为基础,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