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
美国对中兴的一纸制裁令,让中国“无芯”的焦虑被重新唤起,并经由互联网迅速传导至行业乃至民间。
集体焦虑之下,有人回忆起曾经的“汉芯”,那是中国芯片攻关史上的伤疤:国家花费上亿元科研经费研发出来的自主芯片,在掀起短暂的举国振奋后,很快被证明为一场骗局。
中国曾经的芯片希望,被一个惊天骗局毁掉了
中兴事件如今的局面,也许有人会想起当年那个逍遥法外的科技巨骗。
也许仍有人不知道,正因为他,才让中国高新科技芯片领域陷入近十年的空白,也几乎耗尽了人们对自主研发的信任和行业的期待。
这个人就是陈进,曾经因为“汉芯一号”走上人生巅峰,也因为“汉芯一号”变成欺世盗名巨骗的“汉芯之父”。
据维基百科资料显示,“计算机专家”陈进199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后赴美国留学。
陈进于1994年、1997年先后获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工程硕士与博士学位。
此后,他曾在美国IBM、摩托罗拉等公司担任高级主任工程师、芯片设计经理等职,主持系统芯片开发等工作。
2001年,陈进回到中国,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同时他出任上海交通大学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开始主持研发汉芯系列DSP芯片。
2003年2月,陈进正式发布“汉芯1号”。
随后,芯片得到多名院士以及以及“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小组组成的鉴定专家组的一致认可。
陈进借此申请了多项专利,并借此当上了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博导。2004年,他还被聘为长江学者。
而这款在当时被称为国内首创和中国微电子领域里程碑的芯片,也一度成为全中国的骄傲。
当时的报道也将“汉芯一号”推上了行业先锋的高度:
“采用国际先进的0.18微米半导体工艺设计,在只有手指指甲一半大小的一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而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行2亿次运算。”
“这一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方面的性能甚至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
然而,本来会因此平步青云,甚至有可能问鼎院士头衔的陈进,却在短短几年后瞬间跌落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