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袁隆平拿什么实现梦想:超级稻18吨/公顷已有技术路线

2018-04-23 10:12:16    澎湃新闻  参与评论()人

拿什么实现袁隆平的两个“限期”新梦想

俞慧友/科技日报

袁隆平

“五一”将至,8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此时仍在三亚南繁基地上忙碌。这位在人类反饥饿史上写下光辉一页的科学家,未敢颐养天年,一心琢磨着加速实现他的两个“限期”新梦想:培育出更高产优质的超级稻品种。让超级稻百亩连片攻关不断自我超越,实现18吨/公顷目标;化滩涂为良田,盐碱地里稻花飘香。培育出耐盐碱高产海水稻良种,推广1亿亩高产海水稻。

老人给自己定的“有效期”,是2020年。这样的新梦想,有望如期实现吗?

“18吨/公顷,我们已有技术路线”

“18吨/公顷,我们已有技术路线。”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邓启云,给科技日报记者的回答,很有信心。

邓启云,我国超级稻百亩片第二、三、四期目标攻关成功品种“Y两优1号”“Y两优2号”和“Y两优900”的培育者。“基于对籼梗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水稻动态理想株型塑造,和分子标记育种技术,我们获得了两个有望实现18吨/公顷目标的潜力品种。”

其一,为去年通过国审的“Y两优957”,是邓启云培育的“Y两优”系品种“同母异父”的“兄弟”。不过,邓启云更看好新培育、有望通过长江中下游国审的“旺两优950”。“通过分子标记育种技术,我们把‘大粒基因’导入它的亲本,使品种‘千粒重’增加了2—3克。比以往水稻品种中这一指标的最高值提高了10%以上。因此,产量增长潜力更大。结合‘四良配套’综合技术体系,今年就有望在小面积种植中,达到新目标。”

邓启云也表示,袁隆平院士的三系法、两系法杂交育种系统方法,在水稻稳步增产上仍很有潜力。

播撒176份材料 有望觅得可推广的高产海水稻

海水稻,并非生长于海水中,它的土壤为盐碱地。目前,全球已发现多种耐盐度为3‰至12‰的野生水稻资源,但普遍低产。“半野生状态的海水稻,亩产仅100公斤左右。而只有亩产300公斤以上的耐盐海水稻,才有种植推广性。”袁隆平说。

助海水稻高产,绝非科学家“炫技”。一方面,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23亿,粮食须增产70%,方可解“饱腹之忧”;另一方面,非生物胁迫,如盐碱、干旱和低温等因素,严重影响作物高产稳产。

据报道,全球现有6%以上陆地面积受盐碱危害。可耕地中,19.5%的水田和2.1%的旱地已受盐碱危害。我国有15%的水田受不同程度盐害影响。随气候变化、海平面提升、排灌系统不合理,及富含有害盐分的底层岩石等因素,全球盐渍化土地面积仍将不断扩大。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