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农业供应链创新 将是破解“三农”问题最佳路径

2018-04-10 09:40:5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三农”问题是当下发展进程中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中央把“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1号文件也是以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的开年之作。然而,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旧在农村表现得最为突出。如何尽早还上“三农”的欠账成为党和国家最为关注的焦点。

4月3日,农业农村部正式挂牌。该部立足于统筹研究和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在农业部基础上扩展了原来隶属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水利部的农村相关管理职能,提高了农业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统筹利用,凸显优先发展和加快发展“三农”建设的目标,也使得农业产业链管理更加统一。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应明确“三农”问题形成的起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破解。

计划经济时期,为了参与全球化竞争和加快城市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国家运用了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城乡二元结构,即粮食统购统销、工农产品剪刀差和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户口迁移制度,而在基础设施和科教文卫上又实施城乡有别的福利制度和差异化投入机制和治理机制,造成较大的城乡差距。

改革开放后,虽然改革的起点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国家也在不断落地一系列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户籍管理、劳动用工和社会福利制度总体上依旧被继承下来,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济利益进一步驱动全社会各种资源禀赋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和聚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难以形成有机联系,农民更难分享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等增值收益,农村的土地、货币、资本、流通和贸易等高市场增值收益环节并未形成,城乡差距在日益扩大,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趋于强化。

而今,造成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体制机制并未完全消除,仅靠农业管理职能的扩展很难完成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的目标,“三农”问题的破解需要另辟蹊径。

2017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第一个重点任务就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从创新农业产业组织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和质量安全追溯能力等三方面入手。将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升为国家战略,为建立适合当前体制机制下的农业智慧供应链体系提供了可能。

土地无法流转导致农业一直难以实现规模化,以及在规模化基础上衍生的工业化、自动化,导致国内农业经济还处于农耕文明的近似完全竞争市场,即按照长期生产函数运行的边际利润为零、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模式,农民只能赚取其除劳动生产资料成本之外全部劳动所得的收益。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