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后红利”时代 跨境电商“跑”得更快更远

2018-04-10 09:40:58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持续拓展品牌、扩充品类是跨境电商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天猫国际2014年上线时,销量最大的是奶粉、尿不湿。刚需、高频、大流量,母婴用品是国人接触跨境电商的起点。”天猫国际公共事务总监王浩洋说,“而现在我们已经引入来自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多个品类、超过14500个海外品牌的商品,小到牙刷、牙膏、洗发水,大到奢侈箱包、数码家电,无所不包,累计服务近6000万名用户。”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双十一”期间,天猫国际成交了一笔价值1700万元的水上赛艇,这笔订单不仅创下了跨境进口零售史上的最高货值单笔订单纪录,也让人们对跨境电商的发展空间充满了想象。

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需求的变化不止反映在规模和价格,还有方向。和大平台的“大而全”不同,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力重点更偏向于“小而美”。“新生代的买家对潮流趋势非常敏感,不再满足于标品爆款,而是转向个性化、差异化的商品。这就需要平台能够及时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动态,主动挖掘小众的、特色的海外本土商品,并打通购物渠道。”施启伟说。

品质管控成跨境电商“命门”

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中国海关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长50%以上。2017年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总额达到902.4亿元,同比增幅超过80%。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日前发布的一项报告认为,跨境进口电商历经多年发展,从个人代购到海淘再到规范化的跨境网购,是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转变,也是消费者对商品品质、品类追求的提升。随着消费者跨境网购需求愈发旺盛,跨境网购正走向常态化。

不过,中国跨境进口电商行业表面的繁荣背后也存隐忧。广东检验检疫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对跨境电商在售进口的服装、食品接触产品、儿童用品及玩具等产品,实施线上抽查111批次,不合格率高达56%。跨境网购的市场主体多、交易链条长,除了货源造假,购物小票、入境证明、物流信息甚至也能造假。此外,同一品牌商品在不同国家,可能版本、包装甚至成分都有差异,这些都加重了消费者的疑虑。

用户的信任度已经成为跨境电商企业的一道“命门”,这要求平台无论在自营渠道还是入驻商家的进口货源上都严把质量关,对全供应链进行严格的审核。同时,在服务流程上也仍然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消费者关于跨境商品退换货难的“吐槽”不断,也提示了平台在售后服务上应该进一步提升。

为保障消费者权益,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探索适合跨境电商这一新兴贸易形态的质量监管方式,构建跨境电商质量安全监管及追溯体系,努力实现跨境电商商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风险可控、责任可究。

目前,京东全球购、天猫国际、网易考拉海购等均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品牌商、渠道商、零售商、消费者、监管部门、第三方检测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推进跨境电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区块链技术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上传数据的不可篡改,这些数据涵盖了生产、运输、通关、报检、第三方检验等商品进口全流程,将给每个跨境进口商品打上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供消费者查询验证。”王浩洋说。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