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乐创文娱估值缩水70% 张昭诀别乐视断臂求生

2018-04-04 09:30:4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旗手重生

张昭是注定要被记入中国电视史的,不仅因为中国五大民营影视公司中,有两家(光线、乐视)都出自他手;更是因为他的传奇经历,完成了无数次从0到1的开拓。在中国影视历史中,恐怕也找不到第二个人如此执着。

人生中有诸多选择,张昭总是与常人不同。20世纪80年代初,张昭进入复旦大学,受到工科出身的父母影响,他选择了信息科学专业。技术代码没有阻挡内心文艺情怀,大学毕业后,受“思想救国”思潮影响,叛逆少年张昭转身投向哲学系。

此后,张昭每次做出艰难的选择,大家总会归咎于其“哲学”思维。张昭觉得,并不尽然。无论如何,哲学硕士没有满足文艺青年悸动的内心,毕业后他决意赴美深造,在纽约大学攻读电影制作硕士学位。

美国留学的日子,不但改变了这位年轻人的人生轨迹,也帮助他树立了明确的目标、给予了他强大的自信。1994年,张昭导演的《木与词》获得奥斯卡学生奖,同时也顺利拿到了绿卡,好莱坞近在咫尺。

1996年,电视里循环播放《北京人在纽约》,而张昭接到了上影集团的邀请电话,他决定回国做导演。没想到回国后,第二部影片就为他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句号。中美合拍科幻片《太空劫持》,遭遇票房滑铁卢,总票房仅100多万元。

张昭彻底懵了。那个年代,最火的电影是《甜蜜蜜》,电影一线思潮聚集香港,中国内地市场还未完全打开,整个行业百废待兴。“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总有种英雄主义情怀。拯救中国电影行业,不能埋头‘造车’,还是得先‘修路’。”他说。

于是,导演张昭,变成了企业家张昭,他加入国务院新闻办下属单位任职副总裁。

2004年,张昭被王长田办公室抽屉里一份“母亲牌”饺子俘虏,抛弃国企光环,留在光线传媒做艺术总监。那是电视业鼎盛时代,在11个人的内部会议上,王长田提出做电影,只得到张昭一人支持。张昭为此“舌战群儒”,顶着压力创办光线影业,开创了中国电影发行的“地网”模式,造就中国影史上一家伟大的电影公司。

就在一切都已步入正轨时,年近50岁的他再次做出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二次创业。2011年,张昭创立乐视影业,出任CEO。当时,中国电影刚刚跨越百亿门槛,乐视影业刚成立不久,光线传媒上市在即。张昭说,他看好互联网,而互联网影视,在乐视可以做,当时的光线却不行。

当时,《好莱坞报道》用整版篇幅刊文介绍张昭和他的乐视影业,称他为“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文艺复兴式’旗手”。而张昭的目的很明确,他要做互联网时代的中国迪士尼。

如今一位张昭曾经的下属感叹,如果王长田能早一些意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或许乐视影业就不曾辉煌;如果贾跃亭没有大兴造车计划,或许乐视影业已经成功上市,完成另一重超越。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