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今日头条做错了什么?业绩目标过高导致的尴尬

2018-04-02 16:10:18    虎嗅APP  参与评论()人

  今日头条做错了什么?业绩目标过高导致的尴尬


3月29日晚间,今日头条被CCTV《经济半小时》曝光,涉嫌违规发布虚假广告。第二天,今日头条自己成了新闻主角,成功当了一回“头条”。今日头条的回应很迅速,面对实锤,表述得也很诚恳。当晚消息出来之后,今日头条隔天凌晨就发布了声明,一边下线违规广告,一边处罚报道中的代理商。

不过,也有网友翻出了今日头条CEO张一鸣2016年年底在乌镇大会上的发言,当时他谈到社会责任时就说过,即便企业拥有医疗广告的资质,也选择放弃做医疗广告。现在结合起来看,确实有点打脸的意思。

有好事者翻出更多类似案例。比如关于流量劫持,2015年12月份,今日头条联合360、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发表一份《六公司关于抵制流量劫持等违法行为的联合声明》。戏剧的一幕出现在不到一年后,凤凰新闻客户端发布声明,明确指出今日头条恶意劫持凤凰新闻流量,并且据当时的报道,劫持发生的平台之一就包括联合发布声明的腾讯QQ浏览器。

实话说,今日头条现在已经处于风口浪尖的位置。在大众的理解中,越大的公司作恶概率应该越低,毕竟品牌摆在那里,作恶成本太高。但被视为独角兽的今日头条从去年开始,被“差评”的频次却不降反升。之前因为低俗内容已经被约谈过一次,这次又被央视点了名。

社长觉得,目前头条在内容平台领域的战斗力确实很强,异军突起。但是高增长的头条扔掉道德评判这一大棒,背后到底有什么的逻辑导致这家互联网新贵频频踩雷呢?

业绩目标过高导致的尴尬

企业都喜欢报喜不报忧,人之常情。但有时候,喜报多了也容易暴露问题,所谓言多必失。

今日头条2016年广告收入达到60亿元,去年据说完成了150亿元的目标,而今年则保3(百亿元)冲5(百亿元)。对于一家成立仅6年,盈利模式相对单一的互联网公司,为什么会有如此激进的目标呢?社长认为,其中有资本和商业模式双重因素的驱动。

先来看资本。不同于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生态足够大,拥有多个收入来源,以盈利业务养战略板块,顺理成章。今日头条作为新起之秀,是通过烧钱来快速占领市场的,因此不断融资是首选。

最近两次融资,都没找到今日头条的正面回应。一次为2016年年底,引入红杉等机构,融资10亿美金;另一次是去年年中,完成一轮20亿美元融资。近期,市场再次传出,今日头条正寻求新一轮融资,估值可能超过500亿美金,相比一年前翻4倍。如果消息为真,那么今日头条已经融到F轮了。

相关报道:

    404 提示信息
    404

    您访问的页面找不回来了!

    返回首页
      您感兴趣的信息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