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放活土地权能推动山区扶贫产业发展

2018-02-27 09:31:10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部分贫困山区调研发现,近年来,各地依托农地改革,以“土地资源资产化、农业发展集约化”为重点,放活土地权能,通过“再造”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式“股份农民”,增加农业经营体制灵活性,从而推动山区扶贫产业发展,助推扶贫攻坚。

产权改革盘活土地资源

作为农地改革的一项新探索,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经营,正在重庆、贵州、安徽等地的贫困山区稳步推进。各地加快探索诸如土地股份合作、合股联营、土地托管等各类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改革创新,推动农业股份公司、股份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

作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区县,重庆涪陵区也是全国土地经营权入股产业化经营试点区县,目前已有不少农户量化土地股权,入股合作社或农业企业,“变现”土地经营权价值。

在涪陵区南沱镇治坪村,重庆三峡笋业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户合股成立了种植股份合作社,生产竹笋类休闲食品,并配套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注册资本500万元,全村123户农民以土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占总股本的15%。“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使农户和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联结,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竹笋产业健康发展,扶贫带动作用明显。”三峡笋业公司董事长李承洪说。

贵州省部分地区贫困程度较深,一家一户土地零碎利用的山区农业经营模式,难以有效对接大市场,一度让扶贫产业发展难上加难。为此,贵州省在贫困山区选准、壮大扶贫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有效盘活土地资源。

在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六盘水市米箩乡俄戛村,农民王顺友有一个新身份——股份农民。王顺友以自家5亩地,入股农业企业,共同种植猕猴桃。除了能获得土地分红收益外,王顺友还发挥技术特长,以技术入股的方式,每年获得技术股分红2000多元。

目前,六盘水市“三变”改革覆盖全市881个村,已有51万亩土地经营权、5.8万亩农房所有权入股,当地政府还整合投入6亿多元财政资金,合股发展各类扶贫产业项目650多个,贫困农民既是生产经营参与者,也是产业利益共享者。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