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高大上的钢琴培训藏多少猫腻?比赛往往沦为赚钱工具(3)

2018-02-23 11:23:36    工人日报  参与评论()人

一位在某音乐学院任教的教师告诉记者:一些大学教师在外面办培训机构,有些人会选择教身体有残疾的学生,因为这样可以证明自己的实力,然后再从外面招一些青年教师,在全国办培训机构开设分校。资历丰富了,名气渐渐高了,招收的琴童也越来越多。他们每年会在一些著名的旅游地,比如三亚、长隆等举办钢琴比赛,参加比赛的大多是培训机构的学生。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报名费没多少钱,又是好玩的地方,许多家长愿意利用假期带孩子参加,报名人数多了,广告商和赞助商自然也乐此不疲,一场比赛下来就能赚得盆满钵满”,“只要能完整演奏下来,拿个优秀奖应该不难,但前几名的奖项还是会侧重给培训机构自己的琴童。”

记者在某网站看到这样一则信息:“星海杯是我国唯一由教育部批准举办的全国性少儿钢琴比赛活动。”记者致电教育部相关部门,其负责人表示:“不存在对相关钢琴比赛的认证,教育部没有这一项行政审批权。”

经济学家凡勃伦在他的《有闲阶级论》中指出,要显示地位,那种技能必须包括三点:时间的明显浪费,金钱的明显浪费,拟古主义(带有早期的风格)。钢琴由于技能掌握的困难,对于经典曲目的偏重,还有弹奏会上的各种仪表要求,就给人一种“高一级的”“比较高尚的”的感觉,而恰恰是这种“高尚感”蒙住了家长的双眼。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