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多地部署国企剥离“三供一业”市场化运营模式崭露头角

2018-01-30 16:01:36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随着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企业办社会”也迎来了全面改革关键期。在此次改革中,国企“三供一业”(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气)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被视作重要突破口。

此前,国家已明确2019年后国企将不再以任何形式承担“三供一业”费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自2017年12月1日到目前,至少有6个省份18个地级市正密集部署相关措施,保证在2018年内完成移交工作,并确保本次改革实现平稳有序过渡。

多个国企分离“三供一业”

2018年1月27日,辽宁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当天会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17年,辽宁省属国企以及驻辽央企“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签订率分别完成96%、98%,超额完成国家70%的任务指标。接下来,辽宁省将在2018年全面完成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国有经济大省,辽宁此次公布相关成绩单意味着“三供一业”移交工作啃下了一块“硬骨头”。

而在一些拥有大片家属区和大量职工的大型国企中,“三供一业”分离工作也在加速推进。例如,作为我国重要能源开采企业的大庆油田已于2017年12月29日正式启动“三供一业”移交地方工作。

按照当地媒体的介绍,此次移交工作规模庞大。大庆油田职工家属区171个小区、25.72万户居民、3413.26万平方米的供热服务业务和相关设施设备资产,185个小区、27.02万户居民、3452万平方米的物业服务业务和相关设施设备资产,将实现分离移交。

同日,位于内蒙古包头市的另一家大型国企包钢集团与包头市政府举行了“三供一业”移交接收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包钢集团将把自己承担的70多个小区和几十万职工及家属的供水、供电、供暖和物业管理职能及相关人员移交给市政府和相关旗县区政府。

剥离工作将在未来继续推进

为何这些国企会在其主业之外,承担如此规模巨大的基础服务保障职能?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国企改革研究专家、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丽莎。

她向记者介绍道,这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产物。不少国企特别是资源型国企和三线国企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于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平地而起的。当时的国企不仅要建设生产设施,还要承担配套居住区和生活设施的建设任务。居民的供水、供电、供热等生活保障任务也必须全部由企业负担。因此产生了包括“三供一业”在内的“企业办社会”现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