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撒钱竞争非长久之计 直播答题能否找到可持续商业模式

2018-01-19 09:24:4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最近,“直播答题”突然火遍了大江南北。“芝士超人”“冲顶大会”“百万英雄”……这些移动互联网版的“幸运52”和“诗词大会”,形式几乎一模一样:在线答题闯关,答对者平分巨额奖金。

对用户来说,参与直播答题的门槛极低,手持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随地都能参与其中。答对题目带来的智力上的愉悦感和游戏性自然是他们愿意参与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动力恐怕还有通过答题赚取奖金。一些直播答题应用的“烧钱”可谓疯狂。据不完全统计,直播问答在2018年投放的奖金已超过亿元,单场奖金也从3万元到5万元一路攀升到200万元甚至400万元。

直播答题应用为何要如此大把撒钱呢?目前来看,各大直播答题应用属于不同的直播平台,对于曾火爆一时,如今却增长乏力的直播平台来说,通过答题奖金来吸引新用户颇为划算。一场10万元奖金的答题,参与者往往有十几万人,据此计算,平均获客成本只有不到1元钱,以往普通的应用推广人均成本则需要几十元。此外,直播答题一般采用的都是邀请好友获得“复活卡”方式,基于社交的病毒式传播也让“拉新”变得更有效率。

对于互联网产业来说,流量直接意味着真金白银,手握海量用户,直播答题也就有可能成为广告营销投放的新平台。更何况,当广告主参与答题,用户在答题时精神高度集中,因此其获得的关注度也远远高于其他投放方式,目前已开始有赞助商进入这一领域,并直接将自己的品牌内容植入了答题活动。

尽管一切“看起来很美”,但直播答题的生命力却不能仅仅依靠“撒钱”来维持。靠补贴、靠价格战吸引用户,是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打开市场的惯用手段,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从目前来看,直播答题平台们缺乏自己的特色,形式极其雷同,本质上就是一种同质化竞争。电商、团购、互联网出行、移动支付……一个个细分市场已经充分证明,烧钱大战不能带来黏性,如果没有富有竞争力的产品,拿不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用户就只会跟着“红包”走,这家烧完了钱,用户就会头也不回地冲到下一家。所以说,仅靠高额奖金和名人效应来获取流量,不是直播答题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