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去年9月份,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意见》,支持北京市、上海市开展共有产权住房试点,鼓励两市结合本地实际,在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模式、产权划分、使用管理、产权转让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截至目前,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南京、福州、烟台也已经开始供应共有产权房。业内分析认为,未来共有产权房政策有望进一步推广。
和普通商品房相比,共有产权房实行的是由购房人与政府按份共同享有房屋的所有权。政府把持有的部分产权的使用权让渡给购房人,使购房人仅需支付自己产权部分的房款,就能享有整个房屋的使用权,且其售价通常低于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的价格。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共有产权房无疑会缓解刚需购房者的住房需求。北京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志介绍:“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如果你的房屋是用来自住的,政府实实在在和你共有,也给了具体的支持,因为你的价格比周边明显低。”
实际上,早在2014年,住建部等六部委就出台了《关于试点城市发展共有产权性质政策性商品住房的指导意见》,一些城市也在共有产权住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近几年,北京市加大了对共有产权房的推广支持力度。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的信息显示,去年一年,北京市共推出共有产权用地38宗,规划建筑规模约403万平方米,是往年自住房供地可建设规模的3倍。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今年1月4日到2月2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内,北京将成交23宗住宅用地,共有产权供应比例明显增加。而按照计划,北京市未来几年还将完成25万套共有产权住房供地。这对于新房供应量日渐稀缺的北京楼市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数字。陈志认为,共有产权住房的入市将导致市场供给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从市场供给的角度来看,供给量一定会对价格产生影响。当需求一定时,供给的数量就决定价格,供给增加的越多,价格就可能会下降。房价是相对复杂的事情,增加供给是平稳房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这个角度看,供给的增加会抑制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