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培勇:新阶段应创新宏观调控体系(2)

2018-01-10 09:37:43    经济参考报  参与评论()人

第一个变化是分析视角的变化。对于该如何看待经济形势,从十八大以来经历了一个极其深刻的变化过程。以往我们讨论经济形势的时候,总是认为经济是周期性波动式向前发展的,不是处于高涨时期,就是处于衰退时期,因为当时所采用的分析视角,要么是周期性要素,要么是总量性因素,人们会把它理解为供求总量平衡当中的一个总量性因素的变化。

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概括宏观经济面对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时候,中央认为,现在出现问题的根源是重大的结构性失衡所导致的经济循环不畅,主要是供给侧问题,结构性问题。经济形势分析的聚焦点自然要转到以产业结构失衡、区域发展失衡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结构性失衡上。这就与以前分析问题的视角有了很大不同,第一是站在供给侧角度,第二是从结构性角度分析问题。

第二个变化是发展理念的变化。过去讲经济发展理念,一定是围绕着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来阐发,自然是以GDP至上,以GDP论英雄。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绿色五大发展理念,表面上是一个个抽象的概念,但是往下延伸落到实际层面是有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的,这个具体目标在十九大报告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归结为“四个更”: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再抽象一点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将是今后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汇。换言之,GDP增速不再是评价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的唯一标尺,为短期经济增长而实行刺激政策便不再是优先选项。

第三个变化是政策主线的变化。以往宏观调控的政策主线首先是紧盯需求侧,关注需求总量,然后采取“对冲性”逆向调节。当我们认为经济处于衰退的时候,就会认为是总需求不足,着眼于扩大需求,通过增加需求进行对冲;当我们认为经济处于通货膨胀的时候,就会认为是总需求过高了,着眼于压缩需求。不管怎样,最后追求的都是一种短期的经济稳定,而不是长期平衡。而今天谈到宏观经济政策主线的时候,用的不是需求管理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从供给侧看问题,紧盯经济结构调整而非总量调节。它瞄准的是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是重心所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