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创客孵化创客 升级倒逼升级

2018-01-08 18:23:39    经济日报  参与评论()人

30多年前,在德国举办的一场木器展销会上,小木匠沈建华制作的一个大木箱子引起了众人围观。只见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一枚枚鸡蛋放进木箱模型,然后告诉众人,只要时候到了,一群小鸡就会孵出来。

如今,在中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地浙江省嘉兴市,已不再年轻的沈建华又建了一个孵化器。这次,他要孵化的不是小鸡,而是一个个成功的创业者。

扶起“做倒了的”生意

沈建华决心让镇上的小作坊都办成大公司,建起了毛衫业科技创业园孵化基地,由此催生出一个个现代企业

320国道,起于上海,终于云南,如果要选择走这条全长3000多公里的公路,一定要绕开濮院镇和洪合镇。因为这里实在太堵了。

2017年12月初,记者来到位于嘉兴市的这两个相邻的小镇,寒冷的天气中,嗅到的却是热火朝天的气息。堵车,从傍晚时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滚滚车流中,京牌、沪牌、冀牌……各地的车都有。穿梭在马路中的送货三轮车更是难以计数。

“天气越冷,我们的生意就越好,现在正是羊毛衫的旺季。”浙江华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华笑着告诉记者,尤其是今年,生意更是好得不得了。火爆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创业者前来“淘金”,来自北京、上海、河北……以濮院镇为例,本地人口只有5万,而外来人口则是本地人口的数倍。

放眼全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共有9大羊毛衫生产基地,分布于山东、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9大基地各有所长、难分上下。而如今,每年从濮院镇和洪合镇销出的毛衫服装就能达到9亿多件,销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也就是说,每两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人穿着嘉兴生产的羊毛衫。这正印证了那句俗话,“没有不行的行业,只有不行的企业。”那么,这两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到底是如何形成巨大的虹吸效应?这要从沈建华为什么建孵化基地说起。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从计划经济开始迈向市场经济,在这个历史大变革的时期,小镇上的人们嗅到了商机。“当时,一些往返上海的长途车会路过洪合镇,会在320国道和泰旗路交叉口停靠休息。有人流就有商机,于是当地人开始拿一些毛线帽子在那里摆地摊,生意蛮不错的。”沈建华回忆道。

1234...全文 5 下一页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