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取缔低劣产能 促进产业升级

2018-01-02 14:24:15    中国质量报  参与评论()人

目前,锰产业污染防治、产业升级、优化供给,由粗放低劣的高增长向技术创新的高质量转变,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

从2016年年底到2017年上半年,北京绿家园等环保组织的几十位环保志愿者分赴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福建、湖南和宁夏,对锰产业进行了一番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和附近百姓,并进行渣样和水样检测,形成环境报告,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小产业大污染

我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锰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但锰矿资源稀缺,仅占全球储量的6%。我国现已查明的213个锰矿区、5.66亿吨保有储量分布于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以广西和湖南最为重要,保有储量分别为2.15亿吨和1.03亿吨,占全国总保有储量的38%和18%,其次是贵州(0.74亿吨)、云南(0.48亿吨)、四川(0.27亿吨)。但矿床规模多为中、小型,大型只有7处。而且矿石质量较差,以贫矿为主。我国锰矿储量中,富锰矿储量只占6.4%,贫锰矿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93.6%,可是围绕着这些矿区开采和生产却很活跃,形成了著名的“锰三角”地区,即湖南花垣、重庆秀山和贵州的松桃,广西、云南、四川、湖北、福建、新疆、宁夏也是锰生产大省(自治区)。但南北发展极不平衡,南方企业80%以上锰矿产量来自地方中、小矿山及民采矿山,多以自采矿生产,产能在几千至几万吨之间,广西中信大锰产能为12万吨/年,目前全国产能排名第二,北方的天元锰业则完全进口锰矿石,产能80万吨/年,在行业中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

就是这样一个非主产业的辅助产业,却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的破坏换取低劣的产能和微薄的利益。广西一个镇的居民介绍说,10年前镇上有上百家采矿企业,这些年政府加强了环境治理,依然剩下30多家。一条30多公里的路段,路边有近10家小厂。这些小厂设备简陋,没有任何的防污染措施,场内外污染也非常大,排水几乎没有任何处理措施,那一带不仅空气质量差,对周边的耕地和山林生态及水源都有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多次发生锰企业引发的恶性事件,如2012年贵州铜仁万泰锰业渣场泄漏引发的沅江污染事件;2014年3月30日,正逢湖南早汛,雨水从高约40米的露天废渣山上直排涟水河——湘乡市唯一的地表水源地,周边的农田因受污染多数荒废;2017年3月28日,秀山县溶溪镇宝田锰业公司(基建矿山)在有明显裂缝的顶板危岩下冒险作业,最终引发顶板坍塌事故,致3名作业人员死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