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碳市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新牵引

2017-12-19 17:35:43    中国财经报  参与评论()人

碳市场不仅可以让排放主体的碳排放行为显性化,更能让碳排放治理方式从政府指令为主转向市场引导为主,从经济补贴为主转向效益驱动为主,最终生成节能减排的全新政策体系。

作为中国政府节能减排行动的一个重要步骤,全国性碳交易市场于12月19日正式启动。为此,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要求石化、建材、钢铁、电力等重点排放行业过去4年中任一年碳排放量达2.6万吨及以上的企业或者经济组织提交2016与2017年度碳排放报告,并敦促第三方机构与地方政府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完成对报告的核查和复核。

按照消耗1吨标准煤等于排放出2.6吨的二氧化碳换算公式,碳排放不仅可以计量,而且根据《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巴黎协定》三项国际文件的规定,全球碳排放还有总量约束,世界各国也有碳排放的承诺。当本国政府将碳排放量分解到企业与经济组织名下时,就形成了碳排放配额,也就是企业的碳排放权。由于配额是有限的,碳排放权就成为稀缺资源,具备了商品属性,于是便可以用来交易,由此产生了碳交易与碳市场。

碳市场主要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个部分组成,其中一级市场涵盖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以及抵消机制等要素,二级市场包括由标准化、连续性与公开化交易以及清算服务组成的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在此基础上,碳市场还有融资服务市场和支持服务市场,前者如碳质押、碳回购、碳托管、碳基金,后者如碳指数、碳保险等。在碳交易产品构成中,除了碳现货、碳期货外,还有碳期权、碳掉期、碳指数交易产品及碳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衍生品。由于自身碳排放配额的有限性,企业除了通过交易市场补充碳配额外,还可以按照国家核证的自愿减排量(CCER),如投资兴建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来冲抵配额。

从全球范围看,欧盟、美国等早在10多年前就建立了碳排放市场。其中,欧盟碳市场每年有近1000亿欧元的交易规模,而且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与运行机制。此外,像韩国、哈萨克斯坦等国也启动了碳市场,只是体系尚不完善,交易不够活跃,而中国也同样如此。资料显示,从2013年起,我国先后在北京、重庆、上海、天津4个直辖市以及广东、湖北两省和深圳特区启动了碳市场的试点,纳入了电力、钢铁、水泥等近3000家重点排放企业,而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7个碳交易试点累计成交量1.97亿吨,完成成交额45.16亿元。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