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2)

2017-11-07 09:51:55    中国经济网  参与评论()人

张建平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形成开放发展的新格局,走创新之路,提出这个目标和方向是因为中国的要素成本在攀升。因此,中国要通过新经济、新业态模式,逐渐走向创新驱动的轨道,向中高端迈进。”

彭支伟认为,全球价值链正在重组,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整体地位不断攀升,这对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和全球贸易将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

他还指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国内生产网络,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契机,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争取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附加值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货物贸易更加开放

随着制造业不断发展,中国的货物贸易规模也不断增加。2013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且外贸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数据显示,2016年,进口环节税收达1.5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1.8%。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8亿左右,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3%。

与此同时,货物贸易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中国港口吞吐量迅速提升。

中新社发 姚佳麒 摄

据人民网统计,2016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中国就占有7个席位。目前,中国亿吨大港数量达34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00余个,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

张建平指出:“港口的吞吐量与工业的发展、贸易的地位高度相关,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因此港口的吞吐量任务非常繁重。”

在彭支伟看来,“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和自动化程度全球最高,这也是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相适应的结果,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0月26日,商务部表示,中国考虑新的自由贸易港,将进一步放大服务领域开放。张建平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自由贸易港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比自由贸易试验区还要高,且更加国际化、透明化、法制化,它对中国未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彭支伟认为,自由贸易港主要是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同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对接,提高要素和商品流动的自由化程度,同时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

那么,谁将成为中国首个自由贸易港呢?张建平指出:“上海早就提出了方案,商务部发言人也提到上海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因此上海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也不排除其他沿海具备条件的港口也朝这个方向发展。”(孙秋霞)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