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移动支付出海 “混血版”钱包成抢滩先锋(3)

2017-11-07 09:48:31    中国证券报  参与评论()人

“希望用不了多久,我们也能拿上手机,就可以放心去任何一家便利店购物、健身房健身了。”不少芬兰当地老百姓对记者如是表示。

“出海”任重道远

不少专家和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的移动支付低成本、易参与、快速反应等优势,将加速渗透全球每个角落,在给中国老百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越来越多地被当地老百姓接受。

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技术的“出海”可能遭遇水土不服的尴尬。一位与中国金融科技公司有密切合作的海外支付企业负责人就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向监管部门和商家解释,为什么个人信息、个人隐私等不会泄露。尤其是现在欧盟出台了新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引起社会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顾虑。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的移动支付,现在欧盟很多公司,包括美国的谷歌苹果等在欧洲的业务,都在GDPR这个问题上花费非常大的精力。”

一些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移动支付已经进入下半场,流量红利已经见顶,未来比拼的是“金融生态”,包括信用、理财、保险、信贷、营销等叠加服务,将是各巨头们比拼的新战场。而这些,无疑将触碰到国内外消费者们关于个人隐私、账户安全等敏感的神经。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直言:“在其他国家的市场,并非所有的用户都首选便利,也有人更在意安全和隐私。另外,不同的国家、市场,有不同的法律法规,金融科技公司包括我们都一样,必须对当地的法律法规非常尊重和了解。这可能就意味着很多新技术、新模式的全球复制性并不是那么强。”

唐宁认为,在金融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用户对于个人隐私、个人数据的认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未来会有相应的监管框架落地。因此,过去一些重要的数据,会随着个人征信体系这类重要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或许会有其他的使用方式。

毕马威中国银行业主管合伙人、金融科技合伙人王立鹏人为,全球化时代浪潮中,中国金融科技巨头的国际化战略很正常也很明智,但是金融服务行业相当特殊,需要严密考虑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习惯。他说:“为了应对各个国家、地区不同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特点,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提前思考自己的风险点在哪里。只有企业把自身的风险想全面了,才能更好融入当地业态和监管体系。从这点来看,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出海’,任重而道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