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新华网:鲁冠球弄潮儿传奇谢幕 企业家精神永存(3)

2017-10-27 14:19:2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48年后,原先生产过船钉、铁耙、犁刀的“铁匠铺”已发展成为营收超千亿、利润过百亿的跨国企业集团,在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成功上市第一家之后,又开创了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他既是一个脚踩大地的创业者,又是有远见卓识的改革家。”原新华社浙江分社副社长、《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作者之一的林楠在回忆起鲁冠球创业生涯的几个重要时刻时说。

“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1979年机械工业部要在全国50多个生产万向节的工厂中选择三个最好的,作为国家定点生产万向节的工厂。乡镇企业不归中央有关部门管,鲁冠球所在的工厂连看整顿企业的文件的资格都没有。没有文件没有标准,谈何整顿?鲁冠球就悄悄地派了个“密使”,用人托人的办法,国营对国营的名义,把整顿企业的条例弄到了手,逐条对照对企业进行整改。最后“考官”们到工厂经过一个星期的严格检查,这家乡镇企业得了99.4分,中了状元,成了国家“唯三”的定点厂,给万向赢得了后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商品紧缺时代,鲁冠球却率先提出了“抓质量求生存,靠信誉闯天下”,“主动召回”次品的举动全行业轰动。1980年初,鲁冠球派骨干到全国回收了三万套次品,并召集全厂职工参观评议,最后把这些次品以6分钱一斤的价格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并在内部开展了质量大整顿。

鲁冠球认为,“生产‘将就’产品还发奖金,对工人是腐蚀,对企业是经济自杀。”有人事后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这个厂当年的产值和利润减少了百分之四十,五百多名职工没有拿一分钱奖金。可是暂时的损失换来的是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流程,是创造更大财富的现代化的企业素质。

“坚持自主品牌,万向钱潮不能丢。”1984年,万向作为第一个将中国汽车零部件打入美国市场的企业,在国内外引起轰动。随后美国最大的万向节企业舍勒公司提出全包他们的产品,万向“生产多少他们要多少”,对一家乡镇企业来说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是条件是弃用“钱潮”这个品牌,为舍勒做代工。

“鲁冠球苦苦思索了很久,最后做出了令人惊讶的举动,拒绝了舍勒公司的要求。”林楠回忆,当时这个决策最后证明是英明的,万向不仅避免了沦为外国代工厂的可能,而且在2000年,万向集团所属的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美国舍勒公司,历史轮回,证实了鲁冠球的论断“我坚信万向可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