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电商“上山下乡”给农村带来了哪些改变?(2)

2017-10-16 09:22:44    新华社  参与评论()人

——参与主体从零散的个体创业者趋向于政府、企业和普通劳动者等多方协同联动的局面。章晗介绍,浙江省商务厅近年来联合省质监局出台多项围绕农村电商的地方标准,电商企业依照标准建设,政府部门依照标准管理,有利于其规范化。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商平台线上流量红利的消退,加之消费升级的加速推进和共享经济的崛起,社交电商逐渐摸索出一条独特的农村电商之路,在助力农村电商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成长。

多渠道:因地制宜发展

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农产品上行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是当下制约中国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

“传统农产品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有影响力的品牌少。这是造成农产品上行滞后的因素,也是目前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大短板。”章晗说,今后,整合农产品的供应链和产业链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向。

而在少数农村电商领域起步较早的地区,在前期投入大量村级服务点,因运行效率较低、维护成本高而难以为继。因此,结合当地实际发展农村电商成了多方的共识。

目前,浙江全省共设有2万多个农村电商服务点,其中约1.61万个被评为优质服务点。按计划,2017年末服务点将覆盖浙江57%以上的行政村。

统计数据表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的农村电商发展程度存在巨大差距,有网商的村庄占当地村庄比重,东部地区达64.5%,而西部仅有8.1%。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曲江建议,下一步农村电商在中西部地区可以从知识的普及、技术的提供和资源的输入等多方入手,使这些地区能够积累和沉淀自身特有的价值,形成可持续的模式路径。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