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经济频道首页 > 产经 > 正文

新一线城市引发争论 专家:有中心城市也需有卫星城市(2)

2017-09-14 09:23:28    中国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不妨鼓励一批城市成为中国的首位城市”,管清友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由于交通拥堵、环境破坏、房价过高等“大城市病”问题,是否要继续打造像北上广深一样的“一线城市”一直为学界所争论。不过在他看来,增加首位城市,可以提高城镇化水平,还将有助于打破现有“一线城市”的人才和资源垄断,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有中心城市,也要有卫星城市”

“哪些城市有人流涌入,那些城市群就被看好。”中国银行家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近日在一场演讲中表示,“资源的分配,产业的聚集,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信息传播更快,虽然基于对大都市病的恐惧,很多国家都市圈的发展,都经历过探索的过程,但目前基本都回归到大都市圈的路上。”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曾出于对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的担心,提出过东京疏散计划。而如今,绝大多数日本人仍聚集在大东京地区和大阪地区。

在管清友看来,打造出新一批的像北上广深一样的大城市,将有助于打破现有的四个“一线城市”的竞争优势,通过辐射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周边区域发展。

同时,他还对打造“一线城市”向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提出建议,比如根据经济、历史、自然等因素对行政区划作出调整,为发展大城市预留空间;在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养老制度等方面作出安排;使交通、物流、能源等规划向城市倾斜;加大金融力度支持等等。

针对“大城市病”,管清友表示,关键是要学会管理好“(特)大城市”。

徐洪才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采访时指出,发展大城市,区位很重要。根据城市自身的特色,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特色等相结合,进行规划。

“我国的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就是因地制宜,实现了产城融合。”在徐洪才看来,梯次结构的城市规划很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他认为,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差异化定位、发展和形成自身的特色;另一方面要差异定位,避免重复建设。

徐洪才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发展大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其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生产要素集中度,形成规模经济效益。通过产业、人才、信息、资金的集聚,提升经济的层次,这符合经济规律,但也需要多层次。他指出,“有中心城市,也要有卫星城市,卫星城市要在整体产业布局中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配合中心城市,实现协同发展”。(中新经纬APP)